
上一期里,我們分享了百歲老人微博控,這期呢,本刊編輯把重心放在了最近火起來的“微信”。而微信、智能手機也不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也給老年人帶來了新體驗?,F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趕上了微信時代,生活因微信而改變。
微信,讓老人充實了
李阿姨是小區樓長,全樓80多戶居民都加入了她的微信群,“一次樓里的下水道堵了,我在微信圈里發了通知,大家都說‘該怎么辦就怎么辦’。這事要擱在過去,樓上樓下地敲門,許多年輕人經?;丶液芡?,找個人麻煩死了。”
李阿姨是去年6月份去臺灣旅游時開始接觸微信的,“到臺灣后,我就去買當地的電話卡要給家里打電話報平安,隨團的一個姑娘問我為啥不用微信,她拿過我手機調出了微信軟件,又教我使用?!?/p>
“當時感覺太神奇了,不用打電話,對著話筒吆喝兩句,女兒就收到了?!被厍鄭u后,李阿姨就癡迷上了微信,“經過兩三個月的學習,我能夠熟練使用,在我的帶動下親戚朋友都開始使用微信,現在我的微信里面有70多個朋友,尤其是通過玩微信通訊錄功能,我還找到了多年未聯系的老同學、老同事和老鄰居呢!”
“現在朋友圈分享的一些充滿正能量的心靈雞湯,不光能溫暖心靈,還有益于身體健康呢?!崩畎⒁陶f,生活中她脾氣不太好,通過閱讀這些文章,現在做事都能包容體諒老伴,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對圈子里面分享的一些養生、美容的知識,我也身體力行,晚上也開始做面膜,對身體好的東西也買著吃。”
時下,像李阿姨這樣愿意接觸新事物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作為旁觀者,李阿姨的老伴郭大爺也發現,微信讓李阿姨的生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自從有了微信,老伴做飯的時候把手機放在鍋臺上,光看手機去了,結果菜都燒糊了。有時,飯菜擺上了桌,老伴還要在客廳里再玩上一會微信。經常我凌晨一點起來上廁所,發現老伴還沒睡,房間內不能開燈,她借著手機上的微光玩,我特別擔心老伴的眼睛。”
郭大爺說,一開始他感到挺無奈,時間一久,他覺得老伴玩微信也是個好事,她不用出門就跟好友相互交流,生活更充實了,精神更愉快了,還學了不少新東西。
父母玩微信, 兒女省心了
“以前我媽用手機,最經常的操作就是給手機充電,等著我給她打電話,連手機短信都不會發?!崩畎⒁痰呐畠悍Q,每次她回家時玩手機游戲或者跟人發微信,都會被母親嘮叨半天,可自從母親會用了智能手機后,她也每天戴著老花鏡,拿著手機不撒手。“每天母親沒事就跟我分享微信文章,還必須要回復,哪怕是一個笑臉,要是一時忘了回,老媽的電話準打過來?!?/p>
孫大媽的微信號是女兒給注冊的,微信支付也都是綁定女兒的銀行卡,女兒教會了孫大媽在手機上玩斗地主和追韓劇。孫大媽的女兒告訴記者:“我之所以教媽媽用智能手機,是因為媽媽在青島,我在北京工作,一年能回來見面的時間有限,媽媽會用微信后,她離我的生活近了。”
孫大媽說,自己每天上網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女兒的微信朋友圈,有沒有女兒分享的照片,查一下北京的天氣,微信提醒女兒要多穿件衣服或者拿把傘,追韓劇,也是為了能跟女兒多點話題。
不是老人不愿玩,而是怕難學無人教
如今,有多少老年人像李阿姨一樣愿意玩微信接受新鮮事物呢?記者先后采訪了10多位老人,大多數人都表示,不會玩這些東西。記者了解到,主要是他們安于現狀又缺乏適合課程來學習。
家住市北區浮山后二小區的陳阿姨,兒子在外地,經常打長途不少花錢,后來兒子上微信聊天不用花錢了??申惏⒁滩粫弥悄苁謾C,每次都得讓鄰居家的年輕人過來幫忙,教了幾遍她也沒學明白。
通過采訪,記者發現,很多老年人不是不知道網絡的作用大,也不是舍不得買智能手機,就是覺得操作起來很復雜,又沒人教,也怕別人沒耐性,因此“敬而遠之”,以免弄壞了。
對于老人玩微信,社會各界普遍支持
青島話劇院導演康杰:我挺支持老年人玩微信,老年人利用微信這一平臺,豐富了業余生活,擴大了交際圈,找到了解世界變化的另一條途徑,利遠遠大于弊。同時,使用高科技產品讓老年人從中受益,需要社會各界齊出力。廠家在產品開發上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讓產品操作更簡單一些,說明書更通俗易懂,老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子女們也需要多陪陪老人,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
市立醫院老年科專家張大夫:千萬別覺得很多事情只屬于年輕人,更多接受新事物有益健康。會玩的老人,健康狀態往往更好、壽命更長,“玩游戲”可幫助老年人訓練大腦的靈敏度、減緩記憶力衰退。在保證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所有新事物,老人都應該嘗試“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