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可能不是“一個傳染倆”那么簡單,其中的致病真菌也能傳播至腦內。近日,醫生在10歲患者小玲(化名)腦內發現一種奇特的真菌,與其手上灰指甲內潛藏的真菌性質一致。經治療,小玲現已痊愈出院。
不久前,小玲因持續頭疼、嘔吐且病情加重伴發燒,前往醫院治療。該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小玲腦內占位增長迅速,并有嚴重腦水腫。該院神經外科主任吳斌決定為小玲手術切除遠離功能區的腫瘤。然而,術中,吳斌發現腫瘤質地很硬,血運不豐富,與平時切除的很多腫瘤完全不同,便立即進行標本術中冰凍檢測,病理報告提示可能是結核性炎癥。術后,病理科對標本再次檢測,在顯微鏡下發現有一條條白菌絲,最終確定為顱內真菌性肉芽腫。
據小玲回憶,她6歲時食指患上灰指甲,隨后不到一年時間出現腳氣,無名指也患上灰指甲。醫生刮下小玲的灰指甲進行病理切片后,發現其真菌跟腦內的真菌性質一樣。
吳斌介紹,顱內真菌肉芽腫多數是慢性炎癥或各類感染的結果,很多真菌是條件致病菌,寄生在人體中,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它們乘虛而入,侵犯肺、腦、脊髓、皮膚、淋巴結、腸、肝脾、腎上腺等臟器,但原發腦部感染很罕見。小玲腦內的真菌應該是手撓腳氣患處后導致出血,通過血液循環潛藏進腦內的,再加上小玲較瘦弱,免疫力低下,給細菌滋生提供了溫床。
長期牙磨損可導致舌癌
張先生是一位知名演員,半年前,他的口腔內經常出現潰瘍,剛開始他沒有在意,以為是平常的小毛病,過一陣子就好了。漸漸地,他的舌頭開始疼痛,有時還伴有麻木感,甚至連說話、進食、吞咽都成了問題。張先生慕名找到了鄭州人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蘇智勇,經診察后得知,張先生患的是舌癌。
蘇智勇分析,張先生作為一名演員需要經常練習臺詞,他口腔內殘留的牙根和尖銳的牙尖對其口腔造成長期慢性磨損,再加上他的齲齒比較嚴重,這些因素都是其患舌癌的誘因。幸運的是,張先生發現比較及時,通過手術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蘇智勇對張先生實施舌頜頸聯合根治術,將他小臂的一塊皮膚及血管組織移植至其舌頭癌變處,三個月后,張先生的舌頭恢復良好,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了。張先生感激地說:“多虧了蘇主任,我才能繼續我的演藝路?!?/p>
關于舌癌,你了解多少?
蘇智勇介紹,舌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多見于男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特別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較少見,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時亦可發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舌癌多發生于舌緣,其次為舌尖、舌背及舌根等處,常為潰瘍型或浸潤型。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較強,常波及舌肌,致使舌運動受限,使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舌癌向后可以侵犯舌腭弓及扁桃體,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及頜骨,使全舌固定。發生繼發感染或舌根部癌腫常發生劇烈疼痛,甚至引起同側頭面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