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秋天,上海似乎改逆了節(jié)氣似的,誓要把藝術圈兒的氣氛調成復蘇且富有生機的春夏。各種各樣的博覽會在滬上扎堆,而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則是其中極為亮眼的風景。
突破傳統(tǒng)的5+25模式
上海從來就精于做出有自己味道的博覽會,小巧且精致。而當這一系列精巧博覽會的輻射積累到極限的時候,這座城市總會尋求突破,添加進它的創(chuàng)新包容和國際化。西岸藝博會的落地,大部分源于徐匯區(qū)政府對于西岸文化走廊的宏圖偉業(yè),不過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它完全沒有一些地標性、形象性藝術項目的好大喜功,而是踏踏實實做了一場真正讓參展商和藏家雙贏的藝博會。在圈中享有資歷藝博會專家周鐵海再次出山,擔任此次博覽會的總監(jiān)。周鐵海曾任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館長,執(zhí)掌一度初出茅廬的“上海當代”,他為“西岸藝博會”提出了“5+25”的概念,意為前5天博覽會日,后25天特展日;前者依舊延續(xù)博覽會服務于收藏家的傳統(tǒng)功能,后者則把博覽會的受眾延展到普通藝術愛好者和公眾的層面。既做到功能性上的“分眾”,又實現(xiàn)了大局觀上的“兼顧”。同時,針對上海設計行業(yè)發(fā)達,接收人群高的特點,周鐵海傳達“藝術引領生活,設計走進生活”的博覽會理念,也專門打造了藝術設計的平臺,為畫廊、設計機構、收藏家、潛在消費群體、藝術愛好者營造均可以得到收獲的藝博會環(huán)境。
飛機制造車間的興起
西岸場館座落于龍騰大道上,路邊每隔幾米就可以看見西岸藝博會藍白相間的宣傳條幅,而黃浦江則在視野中安然浪漫,輪船來往。場館原是上海飛機制造廠沖壓車間,被分為兩層,一層是畫廊,分為ABC三區(qū),共25家畫廊;二層是以設計與媒體的展臺為主,有6家設計機構。從專業(yè)性上看,西岸是中國首個融合頂尖當代藝術與設計的國際性大型博覽會。僅就參展畫廊的水準而言,一舉囊括Hauser Wirth、洗澡堂SCAI The Bathhouse、大田畫廊OTA、科恩畫廊James Cohan、白立方White Cube,以及Lehmann Maupin等全球范圍內(nèi)的頂級畫廊,有一些則是首次嘗試在中國大陸參加博覽會。同時,也不乏那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畫廊。諸如佩斯北京、北京常青畫廊、上海香格納畫廊等機構。設計方面,則有瑞士設計獎DPS、Claudio Colucci、家天地、藝術財經(jīng)、對比窗等6家引領潮流的設計機構參展。參展藝術家陣容則堪稱滬上近年藝博會中最為豪華的一次。分別有草間彌生、宮島達男、阿布拉莫維奇、比爾·維奧拉、白南準、漢斯·約瑟夫松、張培力、吳山專等國內(nèi)外眾多知名藝術家精選作品展出。
嶄新看點
2013年,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了“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個展,創(chuàng)下了藝術家個展中30萬人次入場紀錄與1,500萬元門票收益的現(xiàn)象級紀錄。這位叱咤當代藝術圈與時尚圈的“波點女王”,她的號召力總是能夠戰(zhàn)勝觀眾的抵抗力。而今年在西岸藝博會上,大田畫廊(Ota Fine Arts)再度帶來20余件草間彌生的作品。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就已經(jīng)引爆轟動效應的《無限鏡室—靈魂的波光》是一件互動體驗式的大型裝置,在西岸現(xiàn)場它讓觀眾心甘情愿地排起“長龍隊”,只為了踏入幽閉的密室一探究竟。懸浮空中的五彩光點,在鏡面與水面的多重反射之下,無限循環(huán),無限擴散,讓人猶如置身于浩無邊際的宇宙一般,被無數(shù)的星點環(huán)抱著,如夢如幻地任憑意識在幻象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
宮島達男的大型裝置作品《HOTO》也出現(xiàn)在西岸展場門口,這個巨型的塔狀作品,被數(shù)量眾多的電子屏幕點綴著,那些阿拉伯數(shù)字在屏幕綻放出的五彩斑斕里忽閃忽滅,宛如寶石堆砌起來的七寶樓臺。藝術家本人介紹,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自佛教故事:某天,鑲嵌著七色寶石的巨塔從地面上破土而出,高懸半空,閃爍著無數(shù)的珠光寶氣。這座寶塔喻示著人的生命,它的力度是難以預測的,它既會迎來各種能量的聚合,也要面對各種事物的裂變。
比爾·維奧拉的《最后的天使》、《洗禮》、《天真的人》、《放棄》、《詩歌》等影像作品記錄著那些看不見的精神世界——夢境、記憶與聯(lián)想、情感世界、生存與死亡,以及潛意識等主題,表現(xiàn)著藝術家對于生命、宇宙與時間的思考。上海Leo Xu Project帶來的萊安德羅·埃利希的《電梯迷宮》由6個結構完全相同的電梯間組成,分為兩排每排3間。從外面觀察,后面一排的電梯間仿佛是前面一排的鏡面反射。然而走進電梯間,觀眾卻看不到習以為常的鏡子中的自己。藝術家利用真假難辨的鏡面制造出猶如南美魔幻主義小說大師博爾赫斯筆下的奇幻情景。這些在其他藝博會上少見的影響、裝置作品也成為提成藝博會水準的亮點。
二樓展區(qū)則是設計為主,有對比窗畫廊帶來的藝術家居和的“中國大師”手織藝術地毯項目,由“毯言織造”品牌與權威藝術雜志《藝術財經(jīng)L’OFFICIEL ART》合作,項目推舉了7位活躍在當代藝術界的藝術大師:譚平、周春芽、李磊、方力鈞、丁乙、楊少斌、劉野,每位特邀藝術家以地毯這一特殊載體為對象,進行專門的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
意外的火熱預售
此次西岸藝博會首次亮相,各家畫廊及機構并沒有展現(xiàn)試水狀態(tài),而是帶來豐富而有創(chuàng)新的作品,作品價格由上千元至百萬元浮動。例如,Pace畫廊仇小飛的小幅作品價格則在40萬,藝術門畫廊年輕藝術家的三幅雕塑作品在VIP預展前兩日就以4萬的價格被售出。常青藤畫廊展出的安東尼·葛姆雷的雕塑《虛IV》則達到售價30萬英鎊。專業(yè)人士來參加的前5天VIP展覽為各家畫廊的銷售提供針對性和保障性。據(jù)了解,開展第一、二天,各家畫廊均有業(yè)績或預定。銷售良好的畫廊已超過50%的作品被售出,更有甚者,作品已被全部預定;部分畫廊則是有25%-40%的預定或售出。大田畫廊草間彌生的作品都已被預訂,北京現(xiàn)在畫廊黃燎原的作品已賣出11件,售價為2萬元。佩斯畫廊的仇曉飛作品也早早就以130萬價格被預定。
期待明年
博覽會總監(jiān)周鐵海解釋,西岸博覽會旨在傳達“藝術引領生活,設計走進生活”的博覽會理念,打造藝術交流平臺,為藝術畫廊、設計機構、收藏家、潛在藝術消費群體、藝術愛好者營造藝術環(huán)境,提供藝術體驗。西岸的獨特理念讓“陽春白雪”不再只得到“王侯朱門”的閉戶玩味,前后30天的超長展期給“尋常人家”一次充分體驗藝術生活的機緣。展位價格對于參展商來說十分貼心,而前身是上海飛機制造場沖壓空間的西岸藝術中心,開闊的場地的確也帶來了極大方便,同時也給參觀者不一樣的廣闊體驗。大田畫廊的參展商表示,如此開闊的展覽空間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將巨大的作品呈現(xiàn)的機會。多數(shù)展商這樣評價這次西岸藝博會:大家都在認真的做,這是一次非常新奇新鮮的藝博會,我們的感覺很好。而對于這些好評,主辦方則十分欣慰:“明年我們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還是要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