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5點,我都會騎著電動車去接女兒唐新佳放學。這一天放學之后,很久沒有見到唐新佳出來。聽她的同班同學說,她被班主任叫去辦公室了。我給班主任打去電話,班主任說:“你來得正好,進來有話和你談。”
原來班主任今天才發現唐新佳給同學替寫作業,還在學校的貼吧里發廣告貼,一本3塊。班主任說:“這個性質太惡劣了,你回去要好好教育教育她。”我被老師說得面紅耳赤,一言不發地帶著女兒回了家。到家后,我嚴厲地問她:說吧,你都干什么?
女兒一臉委屈地所:“我不就賺點兒零花錢嗎,怎么了?你不給,還不許我自己賺啊!”
我沒想到女兒不但不承認錯誤還頂嘴,更加憤怒地說:替人家做假,還理直氣壯,看看你這點兒出息!
女兒不甘示弱地回敬:“媽,你放心,我將來一定比你有出息。我現在一個月就可以賺100多塊。你除了洗衣做飯教訓人,還會干什么?”
我一下子愣住了,說不出一句話。我沒想到自己含辛茹苦地撫養女兒長大,她卻把我當成一個只會“洗衣做飯教訓人”的女人。
晚上,坐在化妝臺前看自己,36歲,卻已現出46歲的疲態。其實生女兒之前,我也有份蒸蒸日上的工作。可是最終,我還是走上家庭主婦的道路,以“自我犧牲”的名義,頹敗在柴米油鹽里。我決定有所改變。
周末,我帶著女兒在小區附近的圖書館辦了圖書證。我指著擺放世界名著的書區對她說:這里的書,我1/4都讀過,我準備以后把剩下的都讀完。女兒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說:“吹牛。”
那一天,我們打了一個賭,賭我會讀完圖書館里所有的名著。我還報名參加了口譯證的學習班。我計劃用一年,考下初級口譯證來。那段時間,每天晚上我不再看韓劇了,而是跟女兒一起學習。丈夫問我:“你來真的啊?”我堅定地說:當然了。因為我不只為女兒,也為自己。我要的不是一張證明能力的證書,而是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
10個月后,我參加了初級口譯證的考試,不過很遺憾,連筆譯都沒能通過。放榜的那天,丈夫請我和女兒吃飯。丈夫端起酒杯,還沒說話,女兒就搶著說:“媽,你可不要灰心哦。失敗是成功的媽媽,你一定行的,我看好你。”看著女兒和從前判若兩人的精氣神兒,我會心地笑了。其實,在當下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想要抵御網絡與物質社會帶給孩子的負能量,最好的武器,就是以自己做范本。因為你是孩子最近的榜樣,你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你活得積極陽光,才能給孩子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