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
情商教育亟待強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和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問大學生村官:“情商重要還是智商重要?”村官回答“都重要”。習近平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適應社會能力。
當下,我們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局限一隅的“書呆子”。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情商教育,培養他們為人處世的能力,懂得學以致用。論語中說,君子慎其獨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在人前,都能心口一致,不能口是心非。在古代的童蒙教育中,都有這樣的知識普及,現在我們為了升學,為了應試,讓孩子報奧數班、書畫班、舞蹈班、鋼琴班……,卻忽略了從傳統教育中尋找做人的根基。
情商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當前,學校最重要的是培養“獨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人才,我們除了重視文化課的教育之外,更要重視對青少年情商的教育,不僅讓他們學到知識,更要讓他們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切實增強他們的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成為有知識、有思想、有擔當的年青一代,支撐起國家的希望和未來。
2014年8月下 作者:郭青曉
《人民文摘》
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現狀與提升
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意見的重要生成地和社會輿論的重要影響力量。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新媒體在高校的普及,網絡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和學習生活也產生了深刻影響。近年來,高校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分析研究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及發展規律,探索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網絡輿情管理體系中,預防機制是基礎。網絡輿情表達的觀點和立場傾向,其根源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在進入網絡前,其影響和范圍還比較有限,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事態發展。此時若能夠在獲得信息后進行快速反應,完成信息的上報,做出事前性的預防性干預,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爭端,防止議題、言論或倡議進入網絡,就能夠避免成為重大的網上輿論事件。構建行之有效的高校網絡輿情預防機制,一是要對網絡輿情進行準確、及時的收集和分析,盡早地對網上信息一手資料進行分析、判斷、歸納和分析,準確把握師生思想動態,在第一時間夠檢測到問題根源,并預測出發展趨勢,從而對問題的演變發展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預警,避免群體事件的發生。因此,高校要建立系統的輿情收集制度,構建全方位、多回路的信息采集渠道,增強分析判斷和科學預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保證信息反饋渠道的開放性、透明性和流暢性。在當今多元化的大眾傳播環境中,信息的阻塞和不透明很容易造成流言、謠言或妄言的傳播,而只有使網絡信息在多元化的大眾傳播環境中得到準確、及時的引導,才能達到謠言止于公開的效果。
2014年第27期 作者:李慶波 邵晶
《民生周刊》
高考改革:期待突破
9月4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提出取消文理科、英語“一年兩考”、調整自主招生模式、取消體育藝術加分、定向招生擴容等改革方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媒體表示,高校在錄取時,不管哪種選擇,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即教招考一體化。這會帶來兩方面問題:
其一,基礎教育還會是應試教育,難以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其二,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按照目前的方案,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每門學業水平考試。
“問題出在錄取制度上,這次頒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雖然也提到了錄取制度,但亮點并不多,比較有價值的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這是筆者多年一直建議的自主招生方式,但能否起到打破集中錄取制度的作用成為真正‘亮點’,要看高考后自主招生的具體操作。”熊丙奇說。他認為,如果自主招生只是推廣已經在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實施的方式,即考生參加學校面試后填報志愿,把該校填報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學校再結合學生的高考分數、大學面試測試成績和中學學業測試成績進行錄取,其價值和意義就十分有限。
更多期待目前集中在了上海和浙江兩個先行試點地區。今年的高一新生已經入學,但據上海和浙江教育部門的回應來看,其最終的試點方案仍在“加緊修改完善,并將按規定程序報批”。
2014年第18-19期合刊 作者:郭鐵
中國教育報
軍訓病假過多 實則“貓鼠游戲”
記者昨日在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看到,軍訓場邊以各種理由請病假“觀訓”的學生多達250人,陣勢頗壯觀。而該校今年新生約3000人。(荊楚網9月13日)
軍訓能不能請病假?答案毫無疑問,可以。但接近十分之一的新生請病假,顯然不正常。原因無非有二:一是該校大一新生體質整體較差。二是“詐病”者眾。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足以讓人憂慮,一憂學生的體質,二憂學生的誠信。
感冒發燒、低血糖、酒糟鼻、腳部扭傷、腰肌勞損、剛做過闌尾炎手術、頭暈……學生的“病”可謂五花八門,其中有些是病,有些只能算是毛病。毛病從何而來?恐怕還是家長、學校縱容的結果。新聞中就提到,一個學生的病情證明是其當醫生的媽媽開的。至于學校方面,有負責人表示,缺乏甄別學生是否真病及病情嚴重程度的標準,導致對學生的病假申請難以管控。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統一組織請病假的學生到校醫院或其他正規醫療機構檢查,一驗便知。但校方也有自己的應對之策,就是安排這些學生“觀訓”。按說既然學生有病,就應去醫院或宿舍看病。大熱天讓這么多“病號”在室外干耗著,不難發現,這不過是學校、教官、學生合演的一出“貓鼠游戲”,彼此心照不宣罷了。
2014年9月15日 作者:楊國營
光明日報
大學第一課要學會聆聽
9月16日,92歲高齡的吳良鏞院士應邀為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新生做報告,會場上出現了不和諧的畫面:在老先生堅持站著作報告的35分鐘里,一些大學生卻成片地趴在桌子上睡覺。
研究生階段是做研究的重要階段。治學需先修身,修德則是修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身不妨從學習聆聽開始,因為聆聽是一種美德,在許多人爭相自我表達和展示的當下,更是如此。
聆聽智者是難得的良機。對于如吳良鏞院士一樣睿智的長者,要將其視為難覓的知音,虛心聆聽。或許不會像接到錄取通知書一樣激動,也不會像找到一份好工作時那般興奮,又或許沒有看電影大片時的刺激,但聆聽智者的諄諄教誨實為不可缺少的人生體驗。智者的分享與教誨或許如水一樣清淡,卻能真正融入聆聽者的血液之中——這正是年輕學子開學第一課就應該學到的道理。
2014年9月18日 作者:朱小龍
人民日報
“EMBA退學潮”是好的開端
一個多月前,中組部發文嚴禁領導干部參加高收費的培訓項目,近日,正在“迎新”的各大EMBA班,陸續傳出一些領導干部主動退學的消息。
之前,這些學校匯集了政商資源,官員獲得了耀眼學歷,商人結交了官場人脈,表面的互利共贏背后,既讓培訓學校的學術品格和大學精神受到玷污,也令領導干部的形象、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受到損傷。
在利益聯姻組合起來的高收費培訓項目中,那些“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官員和商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勾肩搭背的典型,是公私不分的樣板。就此而言,中組部的禁令,不獨是讓高收費培訓回歸正軌,更是從嚴要求,堵住一切可能的暗門,讓官商關系回歸健康,是對權力的約束,對市場的凈化。
這個社會需要人才,但不是唯學歷是從。禁止官員參加高收費的培訓項目開了個好頭,希望這把改革的火越燒越旺。
2014年9月17日 作者:李拯
新華每日電訊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9日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很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敞開胸懷與世界接軌,首先應有文化自信。傳統經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的精神家園,其特有的教育、熏陶功能應受到重視。作為文化根植的沃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學校教育,理應給傳統經典足夠的空間。如此,才能讓傳統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脈中,讓學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完善人格、浸潤心靈。
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之際,我們尤其應該注重傳統經典教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主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夯實大國崛起的文化基礎。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讓傳統文化承擔起厚重的歷史使命,成為民族復興的推動力。
2014年9月12日 作者:閆祥嶺 白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