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求清靜,是每個現代人日日都要做的功課。
越是浮躁的社會,人們越是對清靜有著不可自拔的渴望;越是渴望,越是發現清靜的困難。
然而,生活總會給予人們經驗與智慧。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成長、思考,慢慢參悟。這個世界或許無法停止快節奏與喧鬧,但作為個體,我們有獨屬于自己的清靜法門。
胡寅:山里的聲音,有安靜里的喧鬧
煙霞茶院院長
煙霞茶院深居南岳衡山,80后院長胡寅本身就是位愛清靜的茶客。來往的茶友不少,游人更多。作為院長,胡寅需要忙碌的雜事不少,雖然躲在了一片茶園里,外面世界卻也能跟著進來,依然難得清靜。
跑去找胡寅喝茶的好友與知己,有時會被胡寅帶去山里走一遭,這是胡寅對好友最佳款待。煙霞峰郁郁蔥蔥,走在里面,遮天蔽日。更何況,胡寅還喜歡帶著朋友夜游。“夜里走山路,不打手電不說話,能聽到白天聽不到的聲音,這些山里才有的安靜和喧鬧,有時會讓你有種前所未有的感覺。”真正的清靜不是什么也聽不到的虛無,而是在夜里的深山,沒有人聲。當眼睛離開了身體,耳邊的世界被無限放大,鳥鳴、蟬鳴、蛙鳴,風過樹葉婆娑……胡寅說這是山里的聲音。
黎錕:不能拯救世界,或能拯救自己
述古人文書店老板
長沙的藏書人,很少有不知道述古書店和其老板黎錕的。
人稱黎叔的黎錕好交朋友,談天說地,述古論今。書店開在鬧市,定王臺熙熙攘攘的人群總會把書店填滿。書客們見到隱在書架后的老板,還總愛湊上去聊幾句。賣書的生活,是黎叔躲不開的熱鬧。
愛書成癡的人哪有不愛清靜的。黎叔的熱鬧在書外,清靜就在書里。每日必讀書,無事讀、行車讀、睡前讀,讀書時不理人,所以黎叔常常不理人。浮躁瀏覽與速讀雖然是時代標簽,卻著實被黎叔嫌棄。黎叔說“百冊書匆匆略過,未若一卷書細細涵泳。”
其實黎叔樂于分享心得,坐而論道是讀書人之間的雅趣。只不過讀書當下必須清靜,分享之余不落爭辯。“讀書只與自己有關”,黎叔說:“醉心釋道之士,他們或許不能拯救世界,但或許能夠拯救自己。”
史航:140字,抄寫陳丹青
知名編劇、策劃人
鸚鵡史航算是半個娛樂圈人,整個新媒體人。娛樂圈與新媒體是全世界最最鬧騰的地域。史航陷在其中,每日被喧囂轟炸,被信息刷屏。
不過山人自有妙計,史航對抗熱門話題的方式就是在微博上抄書。“過年的時候,大V們都在拜年,我就抄《李安回憶錄》,抄《齊邦媛書》,抄汪曾祺文章。”現在的史航根據地之一就是其微博,嫌熱鬧了他也不離開,轉身就開始140字、140字地抄書。別人的微博上全是段子,史航的微博里則全是書文。
馬上世界杯,不管是球迷、球霸還是球盲,全都在瘋狂刷微博。只有體育盲史航又開始抄寫陳丹青。他樂意用書文來屏蔽球類刷屏,為想上網的其他史航們抄出一塊清靜地。史航說“有需要來躲清靜的,歡迎。”
劉佳玟:辦公室里存著,面海的夢想
忘不了集團執行董事
接下偌大個集團,劉佳玟每日的生活跟同齡人相距甚遠。從“富二代”到“創二代”的道路滿滿的都是壓力。劉佳玟喜歡時尚,卻從未想過要接班,她的夢想清靜,甚至夢幻。“大學畢業后夢想更加簡單,到現在都覺得還是我的夢想:找一個背山面海的房子,開一個咖啡廳,然后在里面賣書。”接過接力棒的劉佳玟有時也會困惑,偶爾被龐大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她就會關上辦公室的門,一個人靜靜呆一會,靜靜想一想那個只有海浪聲的夢想。
“只是我認為夢想不是用來實現的,是用來支撐靈魂的。真實現了反而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好,那么我的憧憬都沒有了。起碼現在,關上辦公室的門,我還有一個背山面海的清靜咖啡館。”
朱德庸:一個人的地方總是充滿想象
臺灣著名漫畫家
朱德庸的漫畫被稱為成人漫畫。雖然他筆下的人看著可愛、充滿童趣,但總是在表現成人世界的種種煩惱。幾米的畫里也許能看到一個追月亮的孩子,朱德庸的漫畫里卻只有男人婆、結婚狂,和用愛情互相騙對方的男人女人。他眼里的這個社會粗暴而不清靜。
“我有時會在深夜里獨自一人駕著車,關上車窗放著The Blue Nile 的Downtown Lights,聽著音樂看著街景,仿佛進入另一個時空,在那一刻,我享受了一切。”獨處時的朱德庸,對清靜很敏感。“一次我一個人經過櫥窗,看到觀音像旁趴著一只貓。浮躁的心頓時沉靜下來。宗教可以平靜人心,動物也能撫慰心靈,兩者加在一塊,前所未有的感受。”
“一個人的地方總是充滿著各種想像,因為你不會遭受他人的腦波攻擊。
張煒:抬頭就是大海星空,想不思考永恒都不可能
著名作家
張煒的萬松浦書院一邊是林子,一邊是海。除了必要的活動需要出席,張煒更多時間都在書院里呆著。“你出去看到外面都是鋼筋水泥,一幢幢很鮮亮”,張煒指著窗外上海的街景說,“但等你真正到了林子里,到了海邊,才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世界。”
張煒喜歡聽海,喜歡在海邊仰望星空。那些景象是在城市中無法得到的,那種清靜更是在車喧馬鬧之外才有的存在。“人在較少人工痕跡的地方,容易考慮一些悠遠的問題。抬頭就是大海星空,想不考慮永恒都不可能。反過來如果出門就是人流車輛,那就必須面對、必須處理這些眼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