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在《南方文壇》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2012、2013年,賈平凹、韓少功、馬原先后步入六十歲,在獻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帶燈》、《日夜書》、《牛鬼蛇神》三部長篇里,是否帶有一定普遍性規律性地折射出中國作家六十歲所呈現的寫作狀況?一、賈平凹:靠語言拉動的小說群。正是憑借著超乎尋常的語言才能及獨特風格,賈平凹創造了自己的敘事奇觀,并使其語言本身成為奇觀現象。語言的超強張力及慣性使賈平凹保持著高產,語言拉動起他的長篇小說群。賈平凹希望通過《帶燈》從明清品味向兩漢品格轉身。遺憾的是,轉身這個動作,到《帶燈》的最后一個句號,還只是在意識里。《帶燈》的語言風格表面上古色古香,而作者的內心節奏早已被現代生活控制。古調難以調和新韻,文字和內心難以達到同一境地。二、韓少功:被思想綁架的辯證癖。韓少功以思想功力見稱于當代文壇。但《日夜書》恰恰被韓少功式的思想綁架并失去了自身,唯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沒有了。小說主體思想先行之后的“敘事”,既當裁判又當球員,細節、情節都難以給讀者留下印象,小說應該保有的體溫、活氣、眼神、表情幾乎喪失殆盡。三、馬原:用形式開啟的實驗技。馬原的這部歸來之作《牛鬼蛇神》,還是延續了當年創下品牌的諸般形式實驗技巧,但終于只能以弱化的面目恍惚出現,顯示出力不從心的分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