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啤酒和尿布銷量之間的關系,就讓你對大數據刮目相看?Too young too simple。2014夏季騰訊思享會上,科技、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等領域的學者不僅談到了大數據的積極影響,也談到了副作用,比如“大數據霸權”。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德寰擔心,隨著企業挖掘大數據的能力越來越強,公眾的隱私會受到威脅:“一個女性開始買無香型乳液、維他命,它就知道你懷孕了,開始計算你什么時候生小孩,給你推送廣告;也許以后我們買的任何一個東西,油煙機、冰箱、洗衣機、電視里面都有定位,可以知道你的分布。”
“所以,準確地說,大數據時代是有階級斗爭的,誰擁有大數據,誰就掌握了權力。”媒體人安替毫不諱言:“只有政府和企業才有可能染指大數據,普通人只是用戶和數據的提供者。”
但在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看來,大數據或許會成為社會管理的一劑良藥。他設想通過對手機在高級會所的GPS定位,來幫助反腐,甚至可以利用大數據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對各國資源的優化調配。問題是,誰能做這個支配全球資源的人?又回到了安替的論斷:誰擁有大數據,誰就掌握了權力。
這條規律同樣適用于國際政治—IT評論者謝文說,大數據依然會成為大國傾軋小國的“幫兇”:“大數據的利用機會不是均等的,進程不是等速的,會因國家而異、因社會形態而異。只有兩條路:要么你改變你的社會,去追上別人的速度;要么你就變成‘數據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