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快速成長起來,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生態農莊熱潮逐漸升溫?!氨9┰鍪栈菝裆?,改革創新添活力”是農業農村工作的目標,農民直接補貼新增部分傾向于專業大戶,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專業大戶流轉,鼓勵和支持多種現代農業的發展。隨后,一系列農業補貼政策的頒發也為投資生態農莊的專業戶帶來了無限的商機。越來越多的地產商、礦業主、高薪白領人士紛紛投身到生態農莊、有機農業的行業之中。然而,缺乏資金、技術及成熟的市場環境,讓這些新農莊主們逐漸發現,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很大,許多生態農莊更由于經營不善面臨資金虧損的多重危機。
為什么那么多的生態農莊會陷入困境?創辦農莊之前,以下八大常見問題,為正想創辦生態農莊的你打一劑預防針!
一、農莊主沒有形成“先規劃,后建設”的普遍意識
有不少農莊在建設立項時走過場,僅僅依照農莊老板個人的構思,請相關部門的熟人畫幾張圖應付一下,結果不僅造成投資浪費,還影響了以后的發展,農莊經營兩三年后又不得不重新規劃,調整布局。另外,生態休閑農業規劃有別于建筑設計和旅游策劃,一是要召集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專業的規劃設計機構,二是結合休閑農業整體發展狀況來進行規劃。
二、農莊選址設計缺少合理性,帶來潛在隱患
一般農莊經營范圍不同,選址要求也不同。選址前要考慮到租金、景致、面積規模、投資額多少、經營范圍、道路交通、政府近期長期規劃、當地關系處理、客源來源和流向等各方面。若
選址欠缺考慮,很可能會帶來各種潛在隱患。
三、交通隱患:交通不便導致客流量少
很多生態農莊會為追求與世隔絕的寧靜和諧感覺,選擇建在偏遠的山區或者獨特景觀的地方,但路途可能比較顛簸,許多交通工具難以進入,這對客人帶來很多不便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客流量大大降低。
許多生態農莊的地形比較復雜,復雜的地形可為生態農莊制造更多天然的景觀,然而在倚仗自身地理位置優越的同時,部分地理優勢如依山傍水、臨湖綠樹等也將成為安全隱患的禍首。
四、農莊規劃缺乏正確引導,忽視生態環保
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許多生態農莊投入巨資,全力打造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翻越雪山”、“飛奪瀘定橋”、“真人CS”等項目,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然而,農莊主忽視了因地制宜的原則,盲目追求設施的高檔化和規模,強行將一部分耕地作為養殖塘,使部分水稻田成為了果園,一部分則改建成素質拓展中心等,通過人工改造雕琢形成的特色農莊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改變了土地的性質。通過改變土地的性質建立農莊,謀求短期的效益,勢必會不利于當地農業生態環境的發展。
五、農莊經營意識淡薄,特色建設不明顯
從國內目前的生態休閑農莊的現狀來看,許多農莊無論是建筑風格、經營項目,還是服務方式與營銷模式基本趨同,同一區域的農莊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
農莊經營具有明顯的旅游特性,游客一般都集中在節假日。要吸引游客,就一定要走特色經營的路子。哪怕盤子小,也要做得精細。沒有新鮮感,只能被淘汰。
這一點要向臺灣農莊學習,臺灣的農莊主非常注意營造農莊的主題特色,推介農莊的拳頭產品,進而建立農莊個性鮮明的品牌識別形象。
六、規劃構想太大,項目不切實際或無法落地
有些人工景點等沒有收入的項目投資過大,在投資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資金應重點投在特色養殖、餐飲、種植、小型會議(300以內)、住宿等方面,使投資資金盡快收回并繼續擴大生產,以發揮資金最大效益。但遺憾的是,很多投資者達不到這基本要求,在規劃之前想得太空太大,導致項目工程進展慢,短則2~3年,長則5~6年,甚至有很多工程無法施行,對資金和土地造成了極大浪費。同時,規劃不合理還導致功能布局混亂,影響人流、物流,增加許多成本,而且使農莊缺乏美感,影響了效益。
七、缺乏定位,整體發展水平亟待提升
一是產業類型單一。只有種養、加工和休閑,形式品種單一。缺乏準確定位,不能形成產業優勢。二是一些農莊管理粗放,影響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與現代農莊的發展模式有相當距離,農莊整體發展水平亟待提升。
八、缺少品牌意識,經不起時間的推敲
現在很多生態農莊都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地理優勢,卻很少有真正有品牌特色的休閑生態農莊,無論是房屋設計還是菜式制作,要么照搬城市風格,要么就是相互模仿。這樣的農莊很容易被淹沒掉,就算能在短期內能賺到一點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新農莊出現,缺少品牌意識的農莊很容易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