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語言是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教師需要明確高中數學教學語言的概念,認清其與教學語言、一般語言之間的關系,遵循設計指導原則,設計合理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語言。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語言;原則
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輔助手段。教師是教學語言的主體,學生雖然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但同時也是教學語言的客體。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方式也在不斷豐富。
一、高中數學教學語言概念的界定
高中數學教學語言是指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習者傳遞信息、溝通感情所使用的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學生獲得知識,構建數學理論知識框架的媒介。合理運用數學教學語言可以實現高中數學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環節的不同,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語言分為導入語、提問語、評述語、總結語等。教學語言存在于整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二、對高中數學語言的初步認識
1.認清數學教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的關系
從包含角度考慮,數學教學語言屬于一般語言的一種。一般語言概括交流生活中所有的內容。數學教學語言則處于特定的教學環境中,體現了知識傳播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數學知識交流。數學教學語言具有層次性,在數學世界中是通用的。一般語言與數學語言具有交叉聯系點。數學語言在一般情況也會存在運用可能性,例如生活中運用到的基本運算關系等。
2.認清數學教學語言與教學語言的關系
在實際數學教學活動中,兩種語言都會得到應用。數學教學語言是教學語言的一個分支。數學教學語言是在數學范圍內描述數學特點的語言。教學語言則與教學活動息息相關。教學語言是教學行業的專用語言。
三、高中數學教學語言藝術性設計的原則
高中數學教師進行數學教學語言設計時,必須遵循基礎指導原則。指導原則是建立在數學教學目標與數學教學活動客觀規律基礎之上的,既體現數學教學語言的特殊性,又可能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新課改改革理念,總結出以下幾點指導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數學教學語言設計的首要指導原則。所謂針對性是指: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對象的認知規律與學習狀態,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實現階段教學目標的實現。數學教學語言需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
2.預設性原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性是教學活動真正開展的基礎。教師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對教學活動進行預估,盡量想到教學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精心設計數學教學語言,從而將課堂教學控制在有效范圍內,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預設性原則要求青年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向其他教師虛心學習,明確整個數學教學活動。
3.有效性原則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課堂時間中,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也是有限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課堂有效性的教學時間更為短暫。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從課堂教學內容的導入到課堂內容的總結,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語言必須引領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并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求,設計有效的數學教學語言,不僅僅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更要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4.靈活性原則
教學語言需要具有靈活性。高中數學知識更加偏向理論性,教師需要設計更具靈活性的數學教學語言。雖然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經驗進行預設,但是預設課堂會減少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靈活性與生動性。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不應該被程序化。每一位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價值觀等方面是不同的。
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語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形成數學學習動機。實現數學教學語言的多樣性與多層次性,確保學生能夠及時靈活掌握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丁東奎.高中數學教學語言藝術性的探索與實踐[D].河南大學,2013.
作者簡介:趙德偉,男,1979年7月生,學歷:本科,就職于貴州省遵義縣笫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