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強中改進,在改進中加強,在加強和改革中不斷落實和創新。其主流、本質是好的,但隨著時代的多元化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策略探討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學科屬性模糊,學科地位尷尬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卻處于一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未能滿足學生的精神和全面發展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調動了人們積極性的同時也展現出了弱質的一面;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本身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和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幼稚性,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有異化和多元化的趨勢。而高校是一個“小社會”,是大社會中的“小社會”,自身發展模式便自然而然地因循這條道路,功利主義和自私主義的萌生,使學生自發或被動地輕視和排斥我們所謂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育經費不足,人才培養不夠
國家必先重視其人民思想政治教育而后昌盛。但我國由于剛剛試行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一方面面臨著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持續至今、有統治力、而與新時代接軌的思想體系,在資金投入和基礎人才儲備方面力不從心。同時,各高校在實際操作中,將大部分投入用于科研,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存在誤解,硬件的投入不到位,軟件的質量也受約束。
(三)實際內容缺失,價值取向失衡
我們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為樹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理念,強調人的奉獻精神。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瓶頸在于:首先,注重人的社會屬性,而忽視人的自然屬性,不能充分地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正當需要,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其次,強調服從集體,政治意味較濃,扼殺學生的進取心和創造力;此外它的內容未能與時俱進、和學生的具體實際相聯系,不能激發學生由衷的情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西方的倫理和競爭意識已經開始慢慢走進大學生的世界;但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依然是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不再能引起共鳴,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內容就會缺失。
(四)需求認識不足,不能對癥下藥
由于我們缺乏對受教育者的性格特征和具體需要作全面、辯證分析的意識,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需要。不能解決學生的實際道德問題,所以沒能激起高校學生的情感認同,最終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低下。我們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你說我服”“你打我通”的灌輸式教育,只強調價值的單向傳遞,只采用權威說教的方法,而不允許學生懷疑提問,更談不上通過循循善誘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教師的能力有限,對其他方法不太了解也不會應用。偶爾進行其他活動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氣氛,從而使活動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實效,不能對癥下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討
(一)觀念現代化
即要形成符合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和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需要的認識、謀劃、實施和評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二)內容整體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發展動向是思想性、科學性、豐富性、適應性、規范性、創新性相統一的整體化推進。并在此基礎上協調一致、形成合力,進行方向一致、目標一致、規格一致、要求一致的教育和管理,但又要各負其責、各有側重,做到院校有優勢、專業有特色、個人有專長。
(三)途徑多樣化
如:兩課、黨團活動、日常工作、班主任、輔導員、社團、咨詢、研究等。當前,特別是要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進社團、進網絡、進社會實踐活動、進八小時以外,不能有短視的行為出現。
(四)人員專家化
未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質要求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政治堅定、業務精湛,最理想的是專家化、學者化。該項工作要向事業型、開拓型、務實型、復合型發展。
(五)管理科學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趨勢是由傳統的應急型、隨意型、被動型向建設型、規范型、創新型發展。因此,要著眼管理理念科學化、管理內容科學化、管理形式科學化、管理目標科學化。
總之做到以上這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總體上“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才能進入協調和諧境界,實現教育過程的和諧,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和諧。
參考文獻:
[1]黃喜如.論人本德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
[2]徐豪.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9.
作者簡介:劉洋,男,1983年6月生,碩士研究生,就職于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政治學。
張煒,男,1980年11月生,碩士研究生,就職于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