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時代催生新的教育浪潮,伴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到來和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那么,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究竟應該采用什么形式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呢?就這一問題簡要談些教學看法和實踐做法。
關鍵詞:特征;優勢;合作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提出,廣大教師在教學思想觀念、課堂教學策略等方方面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傳統的、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也和我們的視線漸行漸遠。近年來,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策略方面筆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特征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自制力差,好玩好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好動這一特征,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感受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引入趣味性游戲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例如拼音ai,ei,ui的教學中,小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難以持續集中,因此,在教學活動10分鐘左右的時候,我設計引入一個小游戲“小字母找朋友”。將課前準備好的帶有a,e,i,u,字母樣式的頭飾拿出來,分給四個小朋友,“現在,開始找朋友,找到之后,齊聲讀出你們組合的復韻母!”與此同時,還要及時對做得對的同學給予獎勵。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潛能。
2.開展競賽活動
無論是初、高中的大孩子,還是小學的小孩子,他們都渴望表現自己,渴望獲得成功。因此,我在課堂上會經常性地舉辦口語競賽的活動,在每節課留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說點什么,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日常見聞,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綜合每周的演講情況,評出競賽的優勝者,并賦予“故事大王”“奇思妙想大王”等稱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利用并鞏固自己已有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開闊視野,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的吸引力。
二、合理利用新科技的優勢
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不僅為教學提供了淵深的素材和內容,而且還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呆滯、沉悶的教學現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勃勃生機的語文課堂。
1.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將課本內容和網絡資源,結合各地的名師講堂,有選擇性的整合課內外的資源,引入網絡中新穎、有趣的教學辦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讓課堂變得靈動起來。
2.合理利用多媒體手段
以《2008,北京!》的教學為例,我從網上下載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片段,剪輯了一些動人的運動場面,利用視頻、聲音、圖像、文字的相互配合,讓學生置身在氣勢磅礴的開幕式現場,得到身臨其境的感官沖擊,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刻地體會文中意境。
三、巧妙設計小組間的合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巧妙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因勢利導,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小組,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斷進步。”可見,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實踐做法:在課上組織合作學習方面,筆者認為最為重要的兩個環節是:其一,小組討論。小組討論這個環節,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在這一階段中,一方面學生圍繞同一個問題,學生們人人參與,個個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精誠合作,努力探索,尋找到滿意的答案。學生在討論中各盡其責,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參與度和自身責任感;另一方面,在討論中,組長能夠按照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特長進行問題內容,發言任務的合理分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用、有所成、有所得。其二,集體交流。小組合作談論之后,就是全班氛圍內的交流。各小組推薦代表進行小組匯報,其他組員進行補充,通過組與組間的交流,進一步地拓展了思路,糾正了錯誤,從而將小組成員的認識轉化成為全班學生的共識,提高教學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特意“挑起”學生之間對同一個問題的“爭執”,讓學生之間思維的撞擊擦出火花,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課堂氛圍和教學有效性。
總而言之,新課程標準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指南針,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認識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實質和精神,選擇并創設適合學生特點、時代要求、教學宗旨的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學生能力和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齊小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1.
作者簡介:陸曉燕,女,1969年10月生,本科,就職于沭陽縣第一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培養出有教養,知書達理,又具有獨立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