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下的基本的、有助于學生學習音樂的樂理知識不應放棄,必須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幫助學生加強音樂樂理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有效性,努力培養出具有豐富樂理知識和審美能力的學生。
關鍵詞:多種方式;合理安排;引導參與;拓展內容
新課改以來,把大部分的樂理常識都刪掉了,有些教師在上音樂課時,忽視了對樂理教學,以至于學生在完成小學音樂學習后,連簡單的1(do)、2(re)、3(mi)都不認識。這種現象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樂理知識的有效掌握及準確運用是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體現,是檢驗學生音樂能力的重要標準,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支撐。
一、多種方式,激發興趣
1.運用游戲,調動學生學習樂理的積極性
孩子天性是愛玩的,教師要善于運用講、認、唱、聽、記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玩中學,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如數字與唱名的游戲,針對學生不能快速把1、2、3、4、5、6、7反映成do、re、mi、fa、sol、la、si,我就和學生玩這么一個游戲:我說數字或用手勢法,學生講唱名,反過來,我唱唱名,學生說數字,看看誰的反應快。結果,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2.運用比賽的方式,強化樂理知識的學習
小學生喜歡比賽,它不僅會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訓練,還會活躍課堂氣氛。我們把每月的最后一節課作為樂理知識競賽課,具體做法:課前將比賽的有關要求布置下去,將學生分組進行搶答賽,最后記總分,看哪一組獲勝,獲勝的一組可以在網上點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活動增強了學生樂理知識的記憶力,學生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二、合理安排,有效講解
1.教師在樂理知識內容安排上應做到
(l)由少漸多,遞增積累。應將內容有計劃地分散安排,并結合試唱和唱歌進行,使學生通過六年的學習逐步積累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2)多次重復,螺旋上升。教師在安排內容時應有計劃地使學生將已學過的知識在一定的時候予以復習和鞏固。
2.教師講解樂理知識時應做到
(l)準確簡明,生動形象。樂理知識很多書對其解釋及闡述過于深奧,這些不利于小學生對樂理知識的學習,因而準確簡明地進行樂理知識講述是教師應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2)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小學生對感性具體的東西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因而教師的教學要善于從感性的具體的現象和事物入手,通過分析、比較、概括,逐步引導學生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有關樂理知識。
三、引導參與,體驗成功
1.結合節奏參與,感受成功樂趣
節奏是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歌曲的靈魂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加入樂理知識中的節奏型訓練,讓學生感受成功帶來的樂趣。
2.利用器樂參與,體驗成功愉悅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器樂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的能力,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樂理知識的教學中經常用樂器演奏的手法,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了解新知識。這樣利用器樂的參與既符合高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通過舞蹈參與,成功展示學生藝術素養
舞蹈和音樂是密不可分。舞蹈可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主題音樂。學生在對音樂有了深層次的了解以后,可以運用已掌握的樂理知識,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對樂曲的理解,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使音樂形象更加鮮明、生動、立體。如欣賞舞蹈《看秧歌》和《小放驢》的同時,師設問:“這兩個舞蹈的風格有變化嗎?如果要你來選擇,會用哪種表情術語來形容這兩個舞蹈?并用舞蹈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一下你優美的舞姿?”學生通過已學過的風趣、潑辣、粗獷、平靜等表情術語,運用到表現舞蹈的主題中,小小舞蹈家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精彩的舞蹈。通過把樂理知識運用到舞蹈表現,激發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參與的積極性,也感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
四、拓展內容,課外實踐
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多種方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理解、感受、表演音樂的實踐中去。各大網站和網頁中都有內容極為豐富和專業的樂理知識的專欄,因此,我們將樂理知識作為課外作業布置,使學生通過網絡上各種音樂站點的搜索和尋找,對所學的樂理知識進行選擇、收集、分析、整理,全面接觸樂理概念,這一過程對延伸音樂課堂中樂理知識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運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會原來枯燥乏味的樂理知識,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吳文漪.音樂教學新視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5.
作者簡介:劉晨澤,女,1976年9月生,本科。現就職于河北省盧龍縣教育局教研室中小學音樂教研員,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