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一個人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是一門枯燥而又令人頭疼的課程,他們不僅要面對那無趣乏味的課本,還要面對緊張的課堂氣氛。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注意力;教學方法
一、創設探索性故事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興趣,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探索性故事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小學生最大的心理特點就是有一顆火熱的好奇心,他們對很對事物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總是很想知道這些稀奇而有趣的事。事實上,激發學生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并不難,這取決于你如何激發他們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知識的欲望,激發其潛在的能力。比如在講到數學混合運算的時候,老師可以改變以往平淡無味、平鋪直敘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小故事的教學形式來傳授知識,例如:“小兔子去田里挖胡蘿卜,挖到了9個胡蘿卜。在回家的路上送給小熊3個,到家后媽媽又獎勵它6個胡蘿卜,問小兔子現在一共有多少個胡蘿卜?同學們幫小兔子算一下。”這樣不僅將課堂活躍起來,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數學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到知識。
二、改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數學不僅需要一個極其重要的方法,還得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專職授課導師,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個獨特而又新穎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設問的教學方式來啟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用設置懸念疑問的形式來帶動學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趣味性,要用最大的努力觸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觸及他們的心理障礙,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
教師可以用提問和回答問題,或討論和辯論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興趣,運用相互問答的手段,可以刺激學生愛說話、愛爭論的特性,將課堂氣氛帶到最高點,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濃濃的興趣,讓他們逐漸愛上數學,學好數學。辯論式的教學情境模式,摒棄了教師在以往教學中一人隨意提問問題,無人參與課堂教學的弊端。辯論式的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促進所有學生相互辯論、相互追逐比賽競爭。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刺激他們的興趣。
三、大膽實踐,培養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不應只局限于對知識的教學,還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讓他們將知識和動手實踐相互結合,以便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這樣才能激發對數學知識的渴求,才會是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中。
實際操作是學生最好、最便捷的學習途徑,也是老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小學生正處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他們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特別強烈,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性,將動手實踐融入課堂中。小學生擅長模仿,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例如在講到減法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兩種數量相同、顏色不同的花瓣,然后從一種顏色中抽取幾個花瓣,讓學生求剩下的花瓣有多少,另外一種顏色的花瓣比這種顏色的花瓣少多少?也可以把課堂設計成一個市場,讓一個學生扮演商家,再由指定學生來購買商品,其他的學生在下面觀看,通過商品價格和數量的計算讓學生了解減法的意義。這種在課堂實踐中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了之知識,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在興趣的驅使下,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減法運算的基本知識,進而愛上數學學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各方面進行改革,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其實也是一門多彩豐富、有趣快樂的學科。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使小學生學懂數學,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李麗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7).
作者簡介:郭小軍,男,1977年12月生,就職于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小學部,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