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適應新課程理念,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作用。通過“循序漸進”“體驗快樂”“以人為本”“情景再現”等四者有機結合,嘗試課堂研究性學習。
關鍵詞:循序漸進;體驗快樂;以人為本;情境再現
新課程理念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追求“主流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相結合”,形成了與之配套的全新的教學理念。但是仍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為: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而老師的作用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過于形式化。為此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從點滴做起,循序漸進
在課堂研究性學習中,貴在指導學生掌握“探究三步驟”: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教學設計必須做到:縮小范圍,明確方向,切入實質;探索難度、梯度及學生的知識、能力;利用知識和經驗,激發潛能。從學生身心變化出發,探索范圍小,方向明確。設計本身無標準答案,各種辦法均可,而且手、腦并用,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趣味性,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出色表現,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
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
借助古詩詞、照片、漫畫、歌曲、錄像、新聞、文藝作品片段、影視故事、絕對挑戰、名家訪談等手段,通過“熱點”“新鮮點”“疑問點”等外在刺激,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培育好奇心;通過讓思想政治學科展示生活之美,探尋人生的鬼斧神工的偉力之源,達到愿學、愛學、樂學;通過教師導學的特定現實問題,情境的難度梯度設計,不失時機地肯定學生的每一點滴成績和進步,讓學生經常體驗到自主探究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的快樂!
三、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的智力發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能力是在獨立思考中得出來的。”以人為本、遵循個性,“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唯有如此,才能引領學生務實有效地探究,突破“形式主義的牢籠”,達到“解放教師”,進而在思想品德課堂研究性學習中真正做到解放學生,張揚個性!
四、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注重情境再現
課堂研究性學習可以有多種方法。演講法,它要求就某一觀點或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抒發自己的情懷。步驟為搜集材料、自擬題目、撰寫演講稿。全體學生就演講者風度、內容準確、創新意識、語言表達、邏輯性等方面評分。最后,師生共同簡評,調查報告,要求通過觀察現象、查閱資料或參觀訪問等方式積累材料,并加以綜合整理、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提出建議,小品表演法,將教材內容用小品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小品表演的形式把研究性學習結果生動再現出來。問題競賽導學法,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探求原因,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自然相應地掌握課程標準、教材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完成教學任務。
作為思想品德教師來說,通過“循序漸進”“體驗快樂”“以人為本”“情境再現”四者有機結合,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理念的培養,讓思想品德課換發光彩。
參考文獻:
成有信.教育學原理[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08.
作者簡介:顏丙強,男,出生于1979年,本科,就職于曲阜市姚村鎮中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