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先導式”的實施范圍主要是在低年級小學生中,以學生的體驗和體驗表達為主,在提高小學生拼音、識字、閱讀、作文的同時也能夠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對小學生提高語文方面的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溝通;拓展閱讀;整體性
一、“作文先導式”的概述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就是將學生寫作建立在他們的交流溝通上,以溝通和表達去完成他們的寫作。具體而言,“作文先導式”教學是以整體和綜合為前提,以學生興趣為起點,學生自主體驗去構建他們的認知基礎。從整體來說,“作文先導式”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改革。
“作文先導式”教學并不依賴于過去的語文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建立情景模式,然后鼓勵學生之間自主合作、自主活動,引導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然后去完成寫作。除此之外,也能激勵學生有想要識字的欲望,并逐漸增強對閱讀的需求。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自主活動的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情況,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作文先導式”教育由最初的創設情境模式到后來需要加強學習才能完成表達,這種教學模式一改以往沉悶無趣的狀況,使學生在自主體驗的基礎上加強自身學習。另外,也能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率,對培養學生自主性和自信心都有很大作用,最重要的還是表達和溝通能力,自主學習的手段使他們對以后的語文學習更有興趣,也為他們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普通模式
1.以溝通、表達為主的教學模式
以溝通和交流為主的教學模式就是要通過教材內容情景設定,促進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提高,而教師在自己授課過程中也要在這個方面多加引導,適時并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學過程中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拼音和識字教學,為學生的閱讀打下基礎。例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教科書中有一課《看雪》,課文主要講的就是臺灣的小朋友沒有見過真正的雪,教師就給他們講述了自己童年時在故鄉北京玩雪時的情景,從而激發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那么,在我們上課的時候,就可以先問問學生有沒有見過雪?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見過雪的學生會描述見過的雪是什么樣子,沒見過雪的學生會去想象雪是什么樣子,課堂上也就有了學生濃濃的好奇感,然后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下雪是什么樣,下雪后的銀裝素裹是什么樣等。上課的時候不僅能夠讓學生有學習生字生詞的意愿,也會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多。同時,可以在課后讓學生寫個小日記,說一說看到的下雪情形,與他們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樣。
2.以拓展閱讀為主的教學模式
拓展閱讀實際上是第一種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學生在完成溝通和表達后,會想去了解更多,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只將目光鎖定在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上,也要去滿足學生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讓他們多認字認詞,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閱讀環節,要求學生不僅認識,還要讀得通順并理解文章意思,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探討,也要鼓勵學生多提問。
三、“作文先導式”教育的優勢
語文改革后的“作文先導式”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已經有很大差異,而“作文先導式”教學在實施較長時間后優勢也表現得更明顯。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注重的不再是課文、考點,更多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拓展性思維。
1.“作文先導式”教育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更明顯
“作文先導式”在課堂上,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再是教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模式的教學目的也不再是捆綁式要求學生積累詞句和寫作技巧,反而是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加大培養,使課堂氛圍不再沉悶,更加興趣盎然而生動。教師在安排教學的時候,著力要求學生溝通,不僅是與同學之間的溝通,也是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如此也能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到知識。
2.“作文先導式”教學凸顯教學的整體性
教學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板書教育,也沒有固定的課時教育安排,教師在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貫徹應用教學,將學生的生活帶到課堂上,也能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很好地運用到生活中,生活教學、語言教學、作文教學緊密結合,在整體上使學生的語言和學習能力都提高了。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育,不僅僅是從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學生,不再圈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范圍,也是將教師從固定教育中解放出來。
參考文獻:
方展畫,紅衛.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
作者簡介:廖軍,男,出生年月:1975.8,廣東省東莞市虎門外語學校,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