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的教學理念。“讓學”,就是“讓學生學”,就是教會學生自己學習。首先,要求教師大膽地讓學生學,不讓學生自己學,學生就沒有可能學會學。其次,“讓學”還要求教師放低身份,不要把自己當作權威。此外,“讓學”也要求教師可讓自己更多更好地學習。海德格爾“讓學”的教學理念,直抵教學的核心和本質。
關鍵詞:“讓學”理念;課堂實踐;提升素養
新課程推動著課堂教學改革,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課堂要多給學生創設相互交流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產生真知灼見,使教學過程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感染。“讓學”理念越來越被廣大一線語文教師所認同與接受。
倡導“讓學”就是把課堂的時間、場所、機會盡可能讓位給學生的學習,努力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使課堂的每一分鐘盡可能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讓學”理念指導下的課改課,能分明感受到:學生們“樂于學習、善于合作、陽光自信、充滿活力”的精神面貌。如何將“讓學”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的大膽實踐,讓理念為實踐服務,用實踐升華理念,筆者不斷實踐著、反思著!
一、“讓學”的課堂,需要更情趣
“讓學”的前提是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契機,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讓學”還要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心、好勝心強的特點,善于創設新奇、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小學生一般都好表現,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讓他們展示一下學會的新本領,他們的積極性會很高。
如教學《荷花》時,我首先讓學生自由交流見過的荷花。之后,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示了一系列荷花圖片,那鮮艷的色彩、優美的造型、動聽的音樂,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學生的學習情趣馬上被調動起來。我順勢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很踴躍,他們紛紛說:“我看到了美麗的荷花、看到了碧綠的荷葉、看到了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看到學生對荷花的感性認識已初步形成,便順水推舟引入課文中對荷花的描寫語段,學生讀起來更有畫面感,更有意韻。
二、“讓學”的課堂,需要更自主
“讓學”的精髓在于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困惑,與學習同伴間不斷進行思維的碰撞,此時教師通過適當精講,啟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活動要牢牢定位于學,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的自學為起點,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注入式”教導為“啟發式”教導。
1.學生:我是課堂的小主人
讓學生轉變理念,使學生認識到課堂不再是老師的陣地,而要勇敢地把課堂當成自己自主探究和施展才華的場所。
如:《九色鹿》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當大屏幕上點擊出現“調達被救起以后跪地叩謝”的畫面時,我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說你們都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然后再請學生思考:除此之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情景?學生在仔細觀察后,依靠平時儲存的表象,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我仿佛看見調達跪地連連叩頭致謝;我仿佛舉手向天起誓絕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我仿佛聽到調達信誓旦旦地說:“九色鹿,感謝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請受我一拜!”“九色鹿,我的大恩人,你我非親非故,你卻愿意舍命相救,你的恩情我會一輩子銘記!”……學生的表達生動、形象,課堂儼然成為心聲飛揚的地方,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
2.團隊:我與小組共榮辱
合理分組;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評價激勵手段跟上,讓小組組員樹立起小組榮譽感——我在小組中,小組在心中,我為小組的點滴進步全力以赴,以此提高小組合作效率,促進組員不斷發展。
以我班組織學生開展的“爭當語文小標兵”活動為例,班級43個學生被分成了4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同等加★的機會,如:課堂上小組討論合作展示效果好,全員都有加★的機會;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懂得尊重別人,有加★的機會;課堂作業完成得美觀整潔有加★的機會;預習效果好有加★的機會。一段時間下來進行階段性的統計,公布出結果,登上班級榮譽墻,并通過“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報告。活動開展至今已經有兩個年頭了,學生的積極性不減反增,參加活動的主動性更強,語文綜合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三、“讓學”的課堂,需要更扎實
“讓學”的課堂教學要重視訓練環節,每堂課都留有10分鐘或更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一方面用以鞏固所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學生內化知識,使知識盡快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化。在鞏固復習時,提出一些聯系實際的思考題,學生會又一次深入研學教材,運用原理來分析和解答。這樣經過訓練,學生更喜歡讀書,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增強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思想活躍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如:五年級下冊《音樂之都維也納》課時結束時,我設計了:圍繞“博愛之都南京”這一主題介紹自己眼中的南京城,并采用總分的寫法完成這一項小練筆作業。學生在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手法后,筆尖流淌出對生活著的南京城的喜愛與贊美,做到了讀寫結合,學生寫出的文字是有溫度、有情感的。
“自由的呼吸、豐富的安靜、美麗的發現、親密的合作、快樂的分享、智慧的閃現。”是我追求的“讓學”課堂,我堅信:讓出時間、讓出空間,最終定能讓出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片有晴天!
參考文獻:
[1]海德格爾.海德格爾談詩意地棲居.中國工人出版社,2011.
[2]黃厚江.新生代語文名師·立場書系:還課堂語文本色.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宋萍,女,出生于1982年7月,本科,就職于南京市江寧區橫溪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