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探究,就其本義來說就是“深入探討,反復研究”?!?-6歲兒童學習發展與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彼?,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建立探究性的學習模式已成為幼兒教育課程改革中必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探究技能;收集資料;探究氛圍
一、引導幼兒提出問題,初步掌握探究技能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幼兒有了疑問和問題,并產生想尋求答案的愿望,主動探究才進入了真正的準備狀態。探究是滿足好奇心的一個途徑,提出問題并尋求答案是必經階段。幼兒滿腦子都是問題,似乎對每一件事情都很入迷:為什么電話機里能聽到人講話?手電筒為什么能發出亮光?為什么天上會下雨,還會打雷?小魚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中?……可惜家長們并不是總有時間和能力幫助幼兒弄明白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提問,并以此為中心開展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初步的探究技能。
“玩電筒”就是在孩子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產生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步步設疑,層層提問,在為幼兒提供豐富操作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運用感官進行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一開始通過情境設置讓幼兒產生電筒為什么會亮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幼兒進行了拆裝電筒的操作探索活動,而當電筒裝好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為什么剛才亮的電筒現在又不亮了呢?”“為什么桌子上還有些電筒也開不亮呢?”于是又引發了幼兒探究如何裝電池,如何想辦法使不亮的電筒亮起來的活動。在這種帶著問題進行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幼兒發現了電筒亮是因為里面有電池、電珠、玻璃片、彈簧和開關,而有的電筒不亮,是因為電筒內的電池裝反了、電池沒電了、電珠沒裝好、彈簧掉了等原因。
教師如何對待幼兒的提問,決定著幼兒探究技能的發展。幼兒的大部分問題是直接的,而且在尋求確切的信息。如果教師一味地提供這些信息,幼兒只學會了從別人那里得到現成的答案,而不懂得如何自己去尋找。所以,幫助幼兒掌握技能的途徑不是告知而是提問。教師所提的問題引導著幼兒思考方向和尋求答案的程序,教師的提問還會決定幼兒需要進行哪種類型的調查研究:“泡沫制品燃燒后會怎樣,埋在地底下又會怎樣?”暗示幼兒進行實驗;“我們怎樣固定它呢?”創設了解決問題的情境;“怎樣才能找到答案呢?”鼓勵幼兒設計解決方案。當然,幼兒是有差異的,探究技能的培養也是很有個性化的,需因人而異地進行。
二、支持幼兒收集資料,主動吸納各種信息
在探究活動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提供材料,幼兒在活動中會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會被遏制。因此教師應充分提供探究的空間,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獲取信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對探究對象進行了解。例如,在組織“有趣的彈性”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讓幼兒廣泛收集有彈性的物品,幼兒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有彈性的,有的物體本來就有彈性,如彈簧、海綿、橡皮筋等,有的物體是利用彈性做成的,如沙發、傘、圓珠筆、鋼琴的琴鍵、電話上的按鈕等,這些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促使幼兒進一步探索“彈性”的興趣。
幼兒在自主收集資料、獲取信息中獲得發展,增強了探究問題的意識。幼兒在確立探究主題后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收集相關資料。例如,在“小麥”的主題活動中,幼兒發現,原來粉有兩種,一種是米磨成的叫米粉,一種是麥子磨成的叫面粉。而在這之前,他們認為米粉就是面粉,面粉就是米粉。于是問題產生了:“哪些東西是用面粉制成的?”“小麥除了用來做面粉之外,還可以用來干什么?”為了得到答案,小朋友們有的去詢問父母,有的查書,有的請爸爸媽媽到電腦上下載有關資料,有的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麥田、面粉廠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帶來了書籍上復印的資料,電腦里下載的圖片,麥稈做成的工藝品,在麥田里拍攝的照片等等。孩子們想了許多辦法,最后得到的結果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幼兒在活動中學會了問為什么,有了問題意識,而且自發地尋找到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已會帶著問題尋找資料,而不是對著問題束手無策。
三、幫助幼兒解決疑難,營造合作探究氛圍
幼兒在探究過程中往往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合作探究形式有三種,即生生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集體探究,教師可根據活動的需要來選用。如在引導幼兒將各種“商品”固定在不同材料制成的“貨架”上時,教師就引導幼兒與好朋友一起商量、一起想辦法、一起解決難題,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探究結果。在引導幼兒拆裝萬花筒時,教師又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我的萬花筒是怎么拆的,你的萬花筒又是怎么裝好的,你的萬花筒出了什么問題,我的萬花筒又有什么不對勁,大家通過合作探究,集思廣益,思維互補,開闊思路,從而對萬花筒的構造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在解決一次性用品對我們人類到底有哪些危害時,教師集中做了燃燒實驗及埋土實驗,讓實驗結果來說服幼兒。
合作探究能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在幼兒合作探究過程中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密切觀察幼兒的探究活動,做好巡視指導工作,不斷強化幼兒的合作探究。
總之,探究性學習模式是科學教育改革的理想選擇。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以幼兒以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教師導、幼兒學的程序,盡可能做到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參考文獻:
[1]姚偉,關永春.在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引導幼兒探究性學習[J].現代教育科學,2002(8).
[2]陳英.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
作者簡介:沈亞琴,女,出生于1972年10月,本科,江蘇省昆山市西灣幼兒園,學前教育。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