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有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成為人們生存發展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重要品質。《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相長。”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標;思想品德;合作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俗話說“興趣是入門的向導、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學生有興趣上思品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當然也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合作興趣是合作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反應,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內驅力。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注意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創設合作情境,調動學生合作的興趣,促使學生樂于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愉悅,在愉悅中增長知識,提高素質。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覺、自主地進行學習,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主學習是否有效。沒有有效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就不過是個形式,走走過場而已。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經常用到合作學習這一形式,當我布置完討論任務,學生開始討論時,有的學生還不知道布置的任務是什么,在那里東張西望,有的小組干脆說起了閑話,等到交流時就啞口無言。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我忽視了合作學習前的自主學習。學生沒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怎么能進行合作學習?我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小組”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運用,這是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真正有效的兩個關鍵性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不僅僅是推廣和運用一種教學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內涵是培養學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這正是學生需要培養的社會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課程標準倡導“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四)小組合作學習后的交流
這一階段是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展示,同時也是全班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交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應該以小組形式匯報,這樣既增強了團體意識,又給每個小組成員發言鍛煉的機會。
2.要有比較明確的分工。有讀書的,有談見解的,有補充意見的,還可以把本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拿到全班進行討論,聽取意見。
3.小組匯報時,教師要關注全班的學生。任何學生都可以補充意見,更可以發表不同見解,甚至進行辯論。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既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對于為人師者而言,我們一直在勉勵自己:“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直到現在我們也不能說這句話是錯誤的,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的,絕不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另外,桶里的水是一潭死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要讓死水變成活水,教師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教人者轉化為學習者,轉化為和學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學習并不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也應和學生一塊參與到學習中來,和學生一起學習。如果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走下講臺,積極地參加到熱烈的討論中來,適當地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會讓學生感到老師是那么和藹可親,是大家學習上的好朋友,這樣不僅可以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還可以讓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也才能在共同探究中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簡介:祝善可,男,1975年10月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官墩初級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快樂語文(綠色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