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本應是兒童自由傾吐的事,而不是應付老師的苦差,然而很多學生對習作提不起興趣,不是覺得沒話可說,就是說假話、空話。如何讓學生感到作文是一件快樂的事,而喜歡動筆,樂于表達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閱讀積累,下筆生花
1.多讀,獲得積累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只有語言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文思如涌,下筆生花。所以我認為要想使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必須有大量的閱讀做基石。于是我在班里發起讀書看報的活動,要求學生利用早讀課、午讀課以及課余時間閱讀課本外的圖書。
2.多背,擴展積累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晝課賦,夜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而胝”,正是這種潛心的苦讀背誦,才使他才華橫溢,流芳百世。于是,我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的同時,引導他們把書中的好詞佳句、優美片段、成語格言記在本子上,并熟讀成誦。日積月累,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
二、感悟文本,遷移方法
課本不僅是教的藍本、讀的范本,還是習作的樣本。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詞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從閱讀課中學到的習作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如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時,教師通過對例句“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下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魚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的深入理解后,可引導學生歸納出三條帶規律性的寫作知識:外貌描寫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不要面面俱到;用詞要準確恰當,合情合理;肖像描寫要注意一定順序,不能東拼西湊。概括出這些具有規律性的知識后,教師及時要求學生選擇身邊最熟悉的人進行練筆,用以指導學生的外貌描寫。如此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寫作方法,在練筆中消化寫作方法,使讀寫有機結合,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享受自由,樂于練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為此教師對課內作文的要求不宜過嚴,可適當放寬課外作文,教師對其內容、范圍、形式、時間、地點、字數等則不多作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
1.寫作內容自由
教學中允許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學生自然就歡暢地寫。如在指導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時,我告訴學生只要選取自己最興趣或自己為之喜怒哀樂的事情來寫,引導學生怎么看就怎么寫,怎么做就怎么寫。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暢所欲言,實話實說,自由地表達。學生習作中有寫老師、父母給自己帶來的心靈創作感受;有親身經歷的社會場景……無論寫什么,都蘊含著學生“自我表現”的因素,都寫得輕松流暢、真實感人。
2.表達方式自由
我們歷來只習慣于讓學生寫以記敘文為主的文章,表達方式只有記敘文體或稍加改變的書信、日記等,單調而毫無生氣。近日我看了一本書,里面的作文不僅具有自由表達、張揚個性的特色,與之對應的表達方式也是五花八門,美不勝收。
四、賞識評價,提高興趣
教師怎樣評價學生的作文直接關系到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對待學生的作文,應采取個性化的評價方法,精心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培養自主作文的信心。哪怕是一個句子,一個詞語用得好,甚至是一個標點用得恰當,都應給予表揚,寫上幾句贊揚鼓勵性的眉批,或當場進行表揚。記得在一次習作課上,有一位學困生偶然用上一個好詞,我急忙把那個句子抄在黑板上,讓全班學生讀一讀,并且表揚他,我說:“一篇作文好比一件衣裳,今天你用上個好詞,就是在衣服上繡上一朵花,這件衣服就變得更漂亮!”他聽后興趣可高了,從此在課外閱讀中注意語言積累,并運用到作文中,作文水平很快提高了。
對習作有困難或缺乏興趣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要求,劣中選優,沙里淘金,從點滴入手,熱情扶持,誘發上進的火花,也要他們覺得自己會寫、能寫。
總之,只有教給學生方法,為他們營造自由表達的氛圍,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信任,才能使學生快樂作文,寫出體現個性本真的作文來。
參考文獻:
殷淑平.作文教學生活化研究.成功:教育,2008(12).
作者簡介:李珠鳳,女,1979.10,本科,福建省漳州市岳口小學 研究方向:小學生習作。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