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農村高中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授課情況,通過進行口頭交流、書面交流、情感交流、合作學習,學生互幫互助,全面依靠學生的少教多學,教師深入課堂形式多樣的探究性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源于課本,注重數學的發展過程.
關鍵詞:學習方式;口頭交流;源于課本
一、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農村高中學生的學習現狀及教師的授課情況
農村教育觀念嚴重滯后一直是困擾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教育基本上是應試教育,許多農村高中都在編重點班、普通班,每周小考,每月必有大考,而且按分數進行排名是司空見慣的,從而造成許多學困生壓力重重.福建省自2006年秋季實行高中新課程以來,多數農村教師畏難情緒嚴重,心態消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僅在公開課或聽課時有所表現,數學學習等同于數學解題.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新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學習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
三、合作學習
1.口頭交流
教師要有的放矢地創造機會讓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讓學生說說學習的經驗與感受,怎樣收集數學材料,選擇解題方法,認識問題的本質.這種不管是提前預習還是課堂上課學習的歸納、總結與反思,可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例如,在三角函數誘導公式的教學中,可這樣口頭交流,對于角“■±α”(k∈Z)的三角函數記憶口訣“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意思是說■±α,k∈Z的三角函數值等于“當k為奇數時,正弦變余弦,余弦變正弦;當k為偶數時,函數名不變,然后α的三角函數值前面加上當α為銳角時,原函數值的符號”.
2.書面交流
書面交流能夠很好地在師生之間搭起互相溝通的橋梁,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哪怕是點滴的進步,如口頭上的鼓勵表揚,或是作業批改中的鼓勵性評語,特別是好的解題思路,推薦給全班同學,促進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3.情感交流
數學交流離不開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一個多向交互過程.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合適的問題,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小組的互動式合作學習.當然,問題的導引要生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一定的難度與復雜性,因而能進一步挑戰學生的興趣;難度要適當,不能讓學生無從下手,產生畏懼心理;有一定梯度,可以一題多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4.少教多學
我在安溪八中選擇高二5、6平衡班做實驗.5班按傳統的方式講40分鐘,6班只講15分鐘,剩余的時間讓學生自學、交流.最后完成相同的測試題.結果表明,講得少的比講得多的分數高.這給了我了極大的鼓勵.如學生在學習正、余弦定理應用舉例第一課時,學生預習后,課堂上我把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寫下來的問題重新寫在黑板上.普遍的問題有:(1)運用正弦定理能解怎樣的三角形?(2)運用余弦定理能解怎樣的三角形?(3)在△ABC中,根據已知的邊和對應角,運用哪個定理比較適當?運用該定理解題還需要哪些邊和角呢?(4)我們已經學習的測量方法有哪些?(5)怎樣測量兩個不可到達點之間的距離?課堂上先由分成的小組討論,然后共同解決這些問題,課堂氣氛熱鬧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當同學們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并能和同學自主的討論與交流時,就學的有力而且效果最好.
5.探究性學習
數學探究是非常特殊的,是學生自主性得到發揮的數學學習活動.如高中數學必修4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例題5:已知A(1,2),B(2,3),C(-2,5),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教學時,先讓同學思考有哪些思路.學生可能有兩個回答:先求向量坐標,再驗證數量積就行;計算三個向量的模,然后用勾股定理.教師巡視課堂,特別注意不同的解法,再提問學生.
學生甲:計算■,■的坐標,驗證■·■=0
老師:有分類討論思想不錯!
學生乙:我有計算三個向量的坐標,沒有分類討論,從數值看,只有■·■=0
老師:同學們能夠注意數值特征,漂亮!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丙:畫圖觀察,猜想∠A=90°,再驗證.
教師:很好!太有才了!數形結合,有了圖,我們就能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當然,為了思辨論證,還要進行度量計算.緊接著進行兩個探究:(1)若A(1,2),B(2,3)在直線x=-2上是否存在點C,使其 是直角三角形?(2)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D,使得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思考有哪些方法解決?同學前后左右可以互相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參與討論)
6.源于課本,注重數學的發展過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2009福建省質檢理10)(1+x)n的展開式中,xk的系數可以表示從n個不同物體中選出k個的方法總數.下列各式的展開式中x8的系數恰能表示從重量分別為1,2,3,…,10克的砝碼(每種砝碼各一個)中選出若干個,使其總重量恰為8克的方法總數的選項是( )
A.(1+x)(1+x2)(1+x3)…(1+x10)
B.(1+x)(1+2x)(1+3x)…(1+10x)
C.(1+x)(1+2x2)(1+3x3)…(1+10x10)
D.(1+x)(1+x+x2)(1+x+x2+x3)…(1+x+x2+x3+…+x10)
在高中課本選修2-3 1.3.1 二項式定理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利用計數原理分析二項式的展開過程,發現二項式展開成單項式之和時各項系數的規律,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好題材.事實上,對于這10個砝碼而言,只有選與不選的區別,對于重量為n的砝碼,選擇了它,則它對x8中的指數8的貢獻為n,在代數式中即為x8;如果沒有選擇該砝碼,則它對x8中的指數8的貢獻為0,在代數式中即為x0=1,(1+x)(1+x2)(1+x3)…(1+x10) 可以看成(x0+x)(x0+x2)(x0+x3)…(x0+x10).在上述的代數式子相乘的過程中即為從每個獨立的代數式x0+xn中的2個項任意選擇一個相乘(選擇一個就是代表每個砝碼的選擇與否),最后將這些相乘的結果相加合并同類項.在每個獨立的代數式x0+xn中的2個項任意選擇一個相乘的過程中如果得到x8,則這就是一種總重量恰為8克的方法,所以本題選A.
參考文獻:
劉衛平.少教,才能多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陳淵義,男,出生于1968年9月,在職研究生,高中數學教學,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