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生應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的數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至少閱讀兩至三部名著。”它對于身處邊遠山區的農村學生來說很難實現。那要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呢?
關鍵詞:閱讀興趣;課外閱讀;讀書活動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古人云:“人性如青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可見,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班級讀書保障制度。由于我校是邊遠的山區農村學校,由于條件限制,學生家里的書籍極為有限,學校的圖書室形同虛設。建立班級圖書角很有必要。班上的書有學生捐的,有從學校圖書室借的,并選舉責任心強的三名學生做管理員。這樣,不僅確保讀書活動有序、有效,還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書。
其次,在教室、走廊等的墻壁上張貼名人的圖片和名言,有關讀書的名人故事和學生讀書心得等;在黑板報開辟“每日格言”“讀書體會角”等欄目,發布班級學生讀書的信息,讓學生在充滿書香味的環境中耳濡目染,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
最后,樹立榜樣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就是榜樣,在空閑的時間,我就在學生的面前讀書,學生也會不自覺地模仿,并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冰心、高爾基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留心喜歡讀書的學生,對他們及時表揚,并及時公布表揚在“讀書星欄目中”,樹立身邊的榜樣。
二、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引領學生走上讀書之路后,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才能保持長久的閱讀興趣。
1.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閱讀書籍
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層次比較低,大多數家長在外打工,休閑活動很少與書沾邊,學生很難從家庭中得到熏陶。因此,在讀物的推薦方面,老師的作用巨大。
首先,我結合初中閱讀教學和語文名著導讀的內容,向學生推薦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讀物,如在學習了《皇帝的新裝》時,就推薦《安徒生童話》;學寓言就推薦《中國寓言集》;學習《小圣施威降大圣》就推薦《水滸傳》等,針對古典名著也可以倡導學生先看影視劇,再讀小說。
其次,每月我都會上一節《好書大家看》的閱讀課,由老師和學生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
另外,我利用“雛鷹廣播站”,專門開辟了一個《好書推薦》欄目,由學生本人親自做《好書推薦》。讓全校師生知道他對該部作品的獨到見解和精彩評論,成為全校的讀書明星,讓其他同學為之競爭。
2.指導學生學習有效的閱讀方法
除了指導初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書籍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下面我就談談教學生怎樣寫讀書筆記。
首先,讓學生自主讀文章,初步了解內容,讓同學們對整篇文章有個整體的感知。接著,讓學生動筆在書中圈點勾畫,找出有關佳詞佳句,單人、齊聲朗讀,從朗讀中體會詞句的意思,領會妙處。對于讀書困難學生要加以點撥和幫助。另外,引導學生寫讀后體會和仿寫文章,如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后,哪個人物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談談讀這本書時的感受等。
三、開展高效的讀書活動,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
初中學生的好勝心強,開展適當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讀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有利于鞏固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
1.開展各種類型的讀書競賽活動
(1)人物故事會:利用課外閱讀課每兩周組織一次,在活動前學生準備所看書籍中感興趣的人物或故事向班上學生介紹,可以獨自完成,也可以小組內合作分角色講。
(2)美文誦讀欣賞:課外讀物中有大量優美的詩歌、散文等,激勵學生表情誦讀,并組織其他學生欣賞,使他們充分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培養語感,逐步提高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
(3)專題知識競賽:例如,在指導學生讀《水滸傳》時,我就在班里舉行“水滸英雄我知道”知識競賽,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愛好。
(4)組織讀書成果展示活動:如進行有關課外閱讀的讀書推介辭展示、手抄報展示、報紙雜志剪輯展示、讀書卡展示、書簽制作展示等等。
2.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評選活動
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如:可依據學生的閱讀量建立讀書儲蓄卡評出“讀書超人”;綜合各方面的閱讀狀況,每月評出五名“讀書之星”,并將其照片貼在板報上,附上各自的感言,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恒久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作為21世紀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大力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從書籍中汲取營養,成就美好的人生。
參考文獻:
汪華姿.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12(12).
作者簡介:李占萍,女,1976年9月生,就職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西堡鎮羊圈學校,研究方向:中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