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構建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學習氛圍;思維品質;非智力因素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人才除了應該具備科學思維方法以外,還應具有高尚的科學品質。物理學的發展就是一部人類科學思維發展、進化的歷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構建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
1.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在具體的物理問題面前,每個學生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從問題的不同側面,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們不要用教師和知識的權威來壓制學生的創作性,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書本、向教師、向權威質疑和挑戰。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初中生動手能力強并有一定的表現欲。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和創新。改變以往的對定理的死記硬背、靠大量習題提高解題技能、以分數考核學生的能力等做法,在教學中要強調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只要給予相應的啟發、誘導和點撥。只要是學生自己努力能獲得的,就要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去體驗、去領悟。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物理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訓練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拓寬學生思維、采用一題多解的方式做題。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從容不迫、思維流暢。
1.教給學生多種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一條魚,只能滿足他一頓飯的需求,而教給他捕魚的方法,可以滿足他一輩子的需求。研究物理方法靈活多樣,比如,整體法、等效法、估算法、類比法、隔離法等等。在物理學發展進程中,每一現象的發現、每一概念的提出、每一規律的論證都離不開這些方法。例如,伽利略利用實驗法發現了慣性定律;惠更斯用類比法將光的傳播同人們熟知的聲音的傳播相類比,創立了光的波動說;赫茲①利用等效法測出了電子的逸出功;愛因斯坦使用了假說法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2.訓練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訓練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思考問題,當條件發生變化時,能隨機應變,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能靈活地運用規則、原理和規律,將書本知識和自己的見解相融合,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根據物理實驗任務設計切實可行、新穎的實驗方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新產品、新技術引入物理中來,使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鼓勵學生讀一些物理課外刊物,激勵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
3.訓練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
加強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的訓練,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實事求是地看問題。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武裝自己的頭腦。主要包括:承認自然規律的客觀性,樹立尊重事實和客觀規律的意識:承認自然的可知性,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承認科學理論的相對性,樹立為科學而不斷探索、不斷奮斗志向;承認自然界是不斷變化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等等。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由此進行科學抽象而得到物理規律。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富含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素材。例如,通過“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讓學生認識到“物質是運動的”;通過“固態、液態、氣態間相互作用依存”來解釋“對立統一”等等在日常教學中進行不斷地滲透。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可以說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但是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其實也就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的興趣、情感、意志力等要素。例如,將物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給學生講杰出物理學家的故事和感人事跡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機,體驗創新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感。通過物理概念及規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物理學的價值,把興趣、動機轉化為愛學、樂學的情感;在動腦、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和堅強的意志。
總之,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創設和諧、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這是他們創造力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發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情緒、情感變化和意志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科學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袁金華.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08.
[2]李榮明,張云生.用原型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物理教學探討,2000(8).
作者簡介:羅素云,女,出生于1978年4月,本科,達拉特旗第八中學,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