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培養社會未來人才的重要基地,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強,各國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個國家的強弱、勝負完全取決于她是否具有創新能力。主要從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創造性思維在閱讀中的作用、創造性思維在寫作中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四點,簡要介紹如何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個性發展;閱讀教學
記得看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一樁奇特的訴訟案》,說的是一九六八年,美國的內華達州一位3歲小女孩的母親將孩子(伊迪斯)所在的幼兒園告上法庭。原因是她女兒在認識“0”之前,能把“0”說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叫她識讀了26個字母后,伊迪斯便失去了這種能力。這位母親要求該幼兒園對造成這種后果負責。
這篇文章對我觸動很大。從教近二十年來,雖然懂得語文教學不能搞標準答案。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只強調所教的內容,而忽視了學生拓展性閱讀和發散性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得素質教育成為一句空話。
創新思維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打破模式,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會有更快更大的進步。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角色應該由傳授性向研究性轉變:運用在語文教學方面,主要表現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
一、在閱讀教學中,首先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的產生與生活經歷有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因此面對同一作品的內容和人物,會有不同的體會和評判,從而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想象。
例如:在教授《羚羊木雕》時,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能夠體會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時不同學生對同一人物有不同看法,如對文中“爸爸”的看法,有的同學認為“爸爸”的態度并沒有像“媽媽”那樣堅決。而有的同學認為“爸爸”當時的情緒狀態看似穩定,實則內心波濤翻涌。而對于“我”該不該把這樣一個貴重禮物送給萬芳,爭議就更大了。有的同學認為友誼是無價的,再貴重的東西也替代不了朋友之間的友誼。而有的同學認為“我”不應該把這么貴重的東西送給萬芳,因為“我”在沒有征得父母同意的前提下,不應該隨便送給別人,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等等。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能簡單地給予對與錯的評判。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激發學生從問題的不同方面入手,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創造性思維還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朱熹曾說過:“讀書有疑者,須看到無疑,無疑者,須看到有疑。有疑者看到無疑其益猶淺:無疑者看得有疑,其學方進。”讀書就是要發現問題,提出異議;求得解決,這樣才能進步。
二、在寫作中培養創新思維
傳統的作文要么是命題作文,要么是自擬題目。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記憶中的作文。學生如果不能捕捉到當時的那種最新鮮、最令人感動的一瞬,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會胡編亂造。因此,我將周記代替平時的作文當做訓練重點來抓,讓學生抓住他們一天當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記下,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中出現了一些寫作的佼佼者。
例如:我班的劉xx同學以前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下,周記也以應付交差為主。有一次他腳受傷了,我打電話讓他媽媽來接,他堅決不讓。最后他的媽媽還是來了,她立刻顯得局促不安,我終于看出了點兒“苗頭”,便有意在班內讓學生談有關母親的話題,并布置了一篇周記,沒想到他寫的最成功。他在周記中寫道:“以前,我總認為媽媽是世界上最丑、最臟的人。她經營一家小賣部,我覺得這家小賣部和媽媽一樣丑,一樣臟。我不常去,以免碰上我的同學。但是這次腳受傷后,媽媽用她那粗大的手輕輕撫摸我受傷的腳時,我感到從未有過的舒服感,此時此刻的幸福是無法形容的,奇怪的是我當時竟覺得媽媽是世界上最美的媽媽”。這篇周記在我班內讀后,他寫作的積極性更高了,并且對自己平時看習慣的事情有了新的思考。
其他例子在我班的周記中還有很多,我們并不要求學生在每一個平常事物中都發現新奇。但是針對一些學生總覺得身邊的事情太平常,太無意義這一現象來說,這些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受到老師的高度重視。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并且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同時開發他們的智力,從而為培養創新能力打好基礎,這有利于他們個性的發展。因此,素質教育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王金戰.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重慶出版社,2008-08.
作者簡介:齊云惠,女,現年46歲,就職于寧夏鹽池縣第五中學教師,中學一級教師,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