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探索性地主動學習。課改以來,作為教育者思考的最多的便是起著主導作用的教師能做什么。首先是在教育理念上的改變,然后是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即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目標;自主評價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一種形式,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探索性地主動學習。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我比較認同以下觀點,“自主學習”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1)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訂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2)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3)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4)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并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正確處理師生的教學關系,合理設計學習目標
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師“教教材”或“用教材教”,很少考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但是,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和隨意學習,不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淡化教師的“主導性”。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扮演著根據課程和課堂的學習目標,自主分析問題,自主獲取知識,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角色。
2.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自主學習與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教學過程中是否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真正得到發揮。我們在探索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的同時,更應該研究如何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真正動力就在于他們的興趣。
3.全面理解學生會學習的能力,使教學過程任務化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具體做法是根據教學內容,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所提供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指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評價
為了對學習過程起到激勵和導向作用,我制作了一張評價表。在布置任務的同時,向學生明確了這節課的評價指標,以此來提醒和激勵學生按照評價表的要求來開展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在評價表中針對不同角色給出了不同的評價標準,而對小組討論時要注意的事項進行評價能督促學生輕聲討論。讓學生明確這節課做什么?怎么做?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評價的學習監督、導向和激勵作用。同時通過評價培養學生正確對待自我,正確對待他人,客觀、公正的科學精神和誠信意識。
■
作者簡介:李軍,1969年6月,男,學歷:大學本科,現就職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大渡口外國語)學校,任辦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