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好一門語言科目的基礎,也貫穿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使英語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
關鍵詞:朗讀訓練;激發興趣;訓練技巧;即時評價
所謂朗讀,就是朗聲讀書,即運用英語語言把課文清晰、響亮、有感情地讀出來。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拙見:
一、激發興趣,激發朗讀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因素,只有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才能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來,真正把書讀好。
(一)示范激趣法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如果能以聲情并茂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靈,就更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
(二)目標激趣法
有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怕讀書,怕讀得不好,老師批評,同學笑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把朗讀的要求分成若干個小的目標,讓基礎差的學生逐步達標,這樣,他們朗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便會大增。
(三)激勵激趣法
對于學生在朗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特別是有自己獨特體驗的地方,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在品嘗成功的喜悅之中增加朗讀的興趣。
二、全面訓練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一)加強語音、語調的訓練
語音語調是英語朗讀的基礎。教師要在單詞教學時,強調它們的讀音及升降調。只有讀準了單詞,才能更好地朗讀文章。很多學生不知道語調的規律,亂用語調,使朗讀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二)加強節奏的訓練
農村小學生在英語朗讀時拖音很重,而“Chant①”是很好改進學生英語朗讀節奏的方法,不僅能拓展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還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
(三)加強情感的訓練
這是朗讀要求的最高層次。在精讀課文時,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味節奏韻味,感知課文形象,并能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表達出來,與課文中的人物(事物)同喜同悲。
三、形式多樣,引導多讀
為了讓學生真正把課文讀熟讀透,達到朗讀的要求,就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得充分。當然,也不能機械重復地讀,而是要采取多種朗讀形式,保持學生朗讀的激情。
(一)跟錄音讀
錄音磁帶是很好的學習媒介,它語音語調規范、純正,應該讓學生多聽、多模仿,增強感性認識,感受不同角色的語調、語氣、音質和感情色彩。同時還要注意英語中的連讀,如:How old are you ?一句中,要把old和are連起來讀成【ouda:】。
(二)同桌互讀
同桌互讀即同桌之間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相互糾正,共同提高。“同桌”是最基本的組合單位,也是最簡單的學習伙伴關系。我們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可以充分發揮“同桌”的互助作用。
(三)分角色讀
譯林版小學英語課文中有許多對話完整、故事性強的課文。朗讀這類課文,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分配好角色,讓學生走進文中人物的心靈,體驗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把文中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
四、即時評價,指導會讀
(一)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朗讀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明確的評價目的,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好處說好,需要改正的地方也要真誠地予以指出,啟發學生思考,給學生以提醒和暗示。
(二)學生評價
在評價中,發揮學習主體的評價功能,不僅能夠使學生相互取長補短,還能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讀書的良好習慣。
(三)師生共評
即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它不是上述兩種方式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師生交替互動進行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互讀互評,教師巡回指導,做好調控工作。
參考文獻:
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程明明,女,1980年3月,本科學歷,就職于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八巨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