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獨生子女人群的擴大,兒童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做好班級的管理,對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重要影響。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和諧關系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不僅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了。特別是小學班主任,他們面對的是未受過系統教育的兒童,既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又要注意呵護兒童幼小的心靈。因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小學班主任管理好學生的重要方式。本文將對此進行具體闡述。
一、現階段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現狀
現階段,小學班主任應素質教育改革之需,已改進了自己的教育管理方法,改變了以往對學生訓斥、體罰的教育方式,更注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對待學生有偏差
雖然現在的小學教育已經改變了按分排位的現象,且更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式教育,但基于升學率等影響,班主任心中還是會對學生進行成績好壞的劃分,并給予那些成績優秀、表現好的學生更多的關注。這往往導致其他學生對班主任心存不滿,不利于和諧關系的建立。
2.主導班級,低估學生的能力
小學班主任往往一人獨大,低估學生的能力,害怕學生不能進行自我管理,獨斷獨行。這就造成班主任高高在上,學生對其產生畏懼心理。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強度過高,容易使學生產生順從、依賴的習慣,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班級民主之風的形成。
3.對學生關心不夠,缺乏耐心
現階段的小學班主任工作任務較為繁重,責任大,而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容易出現狀況,往往給班主任帶來更多需要處理的問題。部分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問題視而不見,或態度冷淡,或粗暴應對,缺乏愛心和耐心,這很容易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導致師生關系緊張。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意義
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和諧的師生關系即是班主任與學生的完美配合,通過協調與互動,共同完善班級的管理,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班級氛圍,使教師親近學生,學生喜愛教師。
班主任與學生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與需求,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有利于激發班主任的工作熱情,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班級,進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班主任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方法,贏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具體措施如下:
1.了解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重、求知欲強的階段,對什么都喜歡問個“為什么”,且活潑好動,注意力較分散。此外,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邏輯思維要強,其對色彩和具象的敏感度高,而對是非判斷的能力較弱。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充分尊重并理解學生的行為,對于學生言行上的錯誤,要耐心地教育并指導其改正,切不可采取粗暴的態度進行訓斥。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要關照學生的自尊心,照顧學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靈,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不至于受到打擊。這樣,班主任才能讓學生與自己更親近,而不至于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自己疏遠。
2.善于溝通,做學生的朋友
教育,不僅僅是講道理,還在于與學生真誠地交流。小學班主任要善于與學生溝通,打開學生的心扉,做學生的朋友。小學班主任要讓自己保持一顆童心,以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事物,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感受,深入學生的內心。
3.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培養。因此,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多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加強學生的自律,使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激發他們對班級的熱愛,增強集體意識,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營造良好和諧的班級氛圍。班主任要善于發掘每一位學生的才能,使他們找到合適的管理崗位,鼓勵他們共同創建合作友愛的大家庭。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創建和諧師生關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班級生活的熱愛,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葉小麗.當好小學班主任的體會[J].小學時代:教師,2011(4).
作者簡介:龐麗丹,女,1963年8月生,大專,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青龍小學,研究方向:小學班主任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