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小組為寫作團體的溫馨日記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課外作業,他們用心靈寫出的日記感動了老師,他們在日記中相互批閱,相互影響,相互傳遞正能量,于是教與學在溫馨日記的紐帶作用下變得和諧流暢。
關鍵詞:溫馨日記;成長;和諧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這樣說道: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植株十分矮小,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同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共生效應”。其實這種現象在人類中也存在。英國“卡迪文實驗室”從1901年到1982年先后產生了2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共生效應”的杰出典范。
就是在這段話的影響之下,我為了讓學生在集體中達到“共生效應”,建立了互助互幫的學習“共生圈”——溫馨日記。
這么多年來,作為每天批閱他們日記的班主任,我欣喜地發現這種形式的日記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有她獨特的魅力,基本知識和技能就不多說了,過程和方法在寫作過程中也能充分體現,只說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立體的!溫馨日記給學生心靈深處留下更多思考的烙印……使學生時刻享受思維碰撞帶來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這里用學生自己的話來明證:
一、曬出心靈文字,讓心情在陽光下暢快呼吸
周國平認為:“日記是靈魂的密室。”他曾說:“有的人只習慣于與別人共處,和別人說話,自己對自己無話可說,一旦獨處就難受得要命,這樣的人終究是膚淺的,人必須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自己與自己交流,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而寫日記正是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
可是我感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深度的自我思考,更需要和同齡人之間潛移默化的相互融合才能暢快淋漓地成長。我們的溫馨日記就起到了這個作用。
一個學生對溫馨日記這樣說:
當我傷心地寫下一篇充滿惆悵的文章,小組成員們都會在評注中給我安慰。當我快樂的時候,他們也會一起分享樂趣。這已經不是一篇僅用筆墨揮灑的文章了,而是一個家庭同心的銘刻,一字一歡笑。一筆清墨,兩種筆調,許有三四人喜,亦有五六人憂,七波眼神,八個不同的靈魂,都于此時交匯相融,如同音符一般整齊而不乏靈動地舞動,舞著舞著,我們的心情就快樂起來了!
是溫馨日記給了他們晾曬心靈的機會,是溫馨日記讓他們那些理不清道不明的心思在陽光下得以梳理,得以閃耀光彩。
二、亮出生命底色,讓個性在相互評價模仿中完善
寫日記是一種道德長跑,她可錘煉學生的思想品德恒心毅力,而溫馨的小組日記讓學生在自律的同時,在相互參與評價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陶冶了個人的心靈,完善和健全各自的人格!
一個學生對溫馨日記這樣說:
從不相熟的同學到開得起玩笑的團體,溫馨日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讓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個性,了解了組里的同學的個性。若不是見到何xx對“去楊老師辦公室偷作業”的形象描繪,我也許會一直認為他是一個沉默嚴肅、不善言語的人;若不是見到徐xx對“上信息課時活躍幽默的氛圍”淋漓盡致的描寫,我不會發現龐大的他的內心還住著一個活潑可愛的大男孩;若不是看見姚xx對她傻乎乎的同桌的趣味調侃,我還以為她要寫一輩子的抒情散文和詩歌;還有我們的“家長”——“含笑姐”,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她臨危不亂地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時的“大姐大”形象,也體悟到了她平時的“犯二”生活。當然,如果沒有小組成員對我的熱辣評價,我可能至死都不懂我的個性中原來也有那么多讓人欣賞的優秀因子!
很多美好情感,很多積極的想法,或許還有一些不言而喻的靈性與霸氣,都隨著溫馨日記融入孩子的性格中。也許多年后,這便是一幅美輪美奐的書畫長卷,舞動千年。
溫馨日記,于孩子們青春年少的季節,記錄著他們豐富多彩的花樣生活,這種真實生命的共同體驗經歷,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得以踐行,于是,我的班級因為有溫馨日記這一紐帶變得更加和諧流暢。有人說“小鳥是樹的花朵”,有人說“友誼是生活的花朵”,我感覺,溫馨日記就是班級文化的花朵,學生的成長歷程就在溫馨日記中開出美麗的花來!
參考文獻:
周會霞.運用日記教學推進高中生可持續發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王軍榮,女,1972年11月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