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把學校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強調各門課程要結合自身特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其意志力、自我約束能力和應對困難、挫折的承受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合作精神;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其特點是寓教育于體育活動中,同其他學科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條件。那么怎樣才能在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本人的幾點嘗試。
一、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親其師而信其道。”例如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學生流露出怕熱或是怕冷的厭煩和畏難情緒,這就需要教師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風凜冽的場地上,以飽滿的精神面對全體學生,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給自己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注意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以內心的熱情和飽滿的精神授課,用淵博的知識和智慧啟迪學生的心靈,用寬廣的胸襟和真誠的愛呵護每一個學生,這樣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二、用過硬的專業技能折服學生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給學生一瓢水,教師須有一桶水。體育教師的素質決定著體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向課堂要質量,比如為了上好一堂體育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制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贏得了學生由衷的贊嘆。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愉快,而且在心理上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三、用典型事例感染學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體育教學會涉及許多競技項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涌現了大量的體育名人,這些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教育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講、看、說、仿等辦法,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目標。并通過講故事、看圖片、說偶像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榮譽感與責任感,鼓舞他們的斗志,使他們以體育健兒為榜樣,立志為祖國的事業而奮斗。
四、結合教材特點教育學生
1.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核心
教師應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史中包含的大量愛國主義的光輝事例,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情境,抓住有利時機向學生介紹中國人曾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而今的中國已發展成為體育大國,正向體育強國邁進,一樁樁輝煌業績,一個個體育名人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養學生集體觀念、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體育教學中,常以分組教學比賽的形式出現,教師應結合其集體性和競爭性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應變能力,團結合作,充分發揮集體力量,讓學生感受到集體比賽的勝負是靠集體力量和相互之間的密切配合。從而讓學生懂得一個沒有團隊意識的人,即使個人技術再好,若不講究集體配合,也難以有所作為。
3.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的精神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多數學生缺乏艱苦的鍛煉,怕吃苦、意志軟弱的比較多。所以利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的精神非常必要。當學生從中獲益后,不僅收到鍛煉身體、掌握技術、技能的實效,也使其心理品質得到升華。
4.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
一個人最終取得成功,必然有許多因素,但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課堂成績考核、體質測試等,利用這些時機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從而培養他們豁達、開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輸的良好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深挖教材內容,優化課堂結構,不失時機地把德育教育融入體育教育的全過程中,就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教育效果,為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完成育人這一首要目標。
參考文獻:
薦桂紅.芻議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成功:教育版,2012(20).
作者簡介:李玉娥,性別:女,出生年月:1979年6月,學歷:大學本科,就職學校: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首陽小學,研究方向: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