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職教育是指教師不脫離本職工作而進行學習的一種教育方式。課程資源即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教師在職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此在職教育課程資源有著豐富的內涵。擬從廣義的課程資源觀出發,探索如何開發教師在職教育課程資源,以期使課程資源更加豐富而合理。
關鍵詞:在職教育;課程資源;社會資源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中指出“課程建設要特別注重現實需要,力求關注長遠發展,努力做到科學性、先進性與針對性、實效性相統一,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因此,教師在職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對于實現教師繼續教育的目標特別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師在職教育的特點
1.教師在職學習表現出明顯的成人學習特征
在職教師有工作經驗,而且絕大部分已經是成家立業的成年人,他們的學習已呈現出成人的學習特征。一方面,由于在實際的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他們會以原有的經驗審視、篩選新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在職教師的學習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他們通常帶著教學中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去學習,當其產生問題并亟待解決時,就會因這種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2.教師在職教育形式多樣
教師在職教育形式多樣,不僅包括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師培訓,還有學校或校際間開展的講學活動等。除此之外,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如自學、輔導、研討等。
3.教師在職教育與社會教育相融合
隨著人們對終身學習認識的深化,教育成為無所不在的人類再生產活動。社區中的圖書館、展覽館等公共設施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是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大好舞臺。
二、在職教育課程資源的概念框架
開發教師在職教育課程資源,既要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素材和來源,又要能把握那些有效的課程資源,因此根據在職教育的特殊性來探究教師在職教育課程資源的基本特點尤為重要。
1.科研性
開發教師在職教育課程資源,優化繼續教育課程,使課程具有探究性和科研性,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多樣性
教師在職教育可以開發的課程資源多種多樣,既可以包括校內資源,又可以是校外資源。同時,專業書籍、儀器設備等有形資源均可成為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資源。
3.針對性
基于教師的學習動力來自“解決實際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關注教師在職學習的特殊性及其學習需求,使課程資源更加有針對性。
三、在職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構想
基于教師在職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大課程資源觀,筆者有如下的建議與構想:
1.文本資源
教師在職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教師不斷自主學習,才能創造有活力的課堂。因此,應保證教師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多給他們提供成長的平臺,鼓勵教師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教學理論,積極撰寫成論文,將優秀的論文成果作為校本研修的內容。只有當教師感受到他們的教學經歷成為課程的一部分時,自主學習才會發生。
2.網絡資源
信息時代,網絡為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中優秀資源的共享,能擴大教育規模;網絡良好的互動性,能提高學習過程中的針對性。利用Moodle(虛擬學習環境)與Trello(團隊任務分配和追蹤管理器),建立一個促進信息教師專業發展的虛擬學習社區。Trello作為一種團隊工作系統,用于教師群體內部共同完成教研活動,增進群體內部成員的相互信賴,激發集體智慧,促進其交流互助。Moodle提供了多樣的學習活動和資源,而且教師可以上傳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這樣教師會處于一個主人翁的地位,參與到資源的建設中,提高教師學習的積極性。虛擬學習社區既可以實現自主學習,也可以以其便利的交互性完成協作學習和交互學習。
3.生成性資源
在廣義的課程資源觀的指導下,教師職后繼續教育學習的內容不僅來自在職培訓的課堂,還可以是學校生活的經歷、師生間的交往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師在職教育的課程資源。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觀的轉變,使課程資源不再局限與書本和課堂,而是延伸到教師職業生活的各方面,使課程由狹變廣、由靜轉動。開發和利用生成性課程資源,教師要重視在職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討論實際教育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或分享教學中的成功經驗,生成性課程資源往往就在這種互動交流的情境中大量涌現出來。
4.社會資源
教師是社會先進文化的推動者,是終身學習的代表,學習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梯。而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媒體,常常為我們提供許多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有意義話題。社區中的展覽館、科技館等各種公共設施及文化團體,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一定教育性,教師要充分挖掘并利用這樣的社會資源,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申培軒.跨世紀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J].師資培訓研究,1998(3).
作者簡介:鹿璐,女,出生年月:1989年10月,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職學校: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