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部分,計算能力是小學生的一項基本數學技能。提升計算能力首先需要從學生心理與非智力因素等角度分析學生計算出錯的成因,不能一概而論簡單處之,因而在計算教學中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范與糾正,激發學生計算興趣,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形成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
關鍵詞:計算教學;錯誤成因;有效策略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數學學習的基礎。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計算錯誤頻出,制約著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如何有效地解決此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學生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從學生這方面來進行探析,究其原因,尋其教學的有效策略。
對于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錯誤,我們常常歸因于學生“粗心”、態度不認真等。其實“粗心”是學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大多是由學生感知、注意、思維、記憶、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一、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的原因
1.感知不正確
由于計算本身沒有情節并且外顯形式簡單,這樣容易造成小學生感知粗略、籠統、不夠具體,再加上學生看題、讀題、審題、演算過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計算試題中的數字、符號抄錯。
2.注意不集中
小學生在注意的廣度、穩定性上發展都很不完善。他們在觀察試題中抽象的數字、運算符號時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對事物的觀察缺乏整體性,往往會顧此失彼、丟三落四,造成計算錯誤。
3.短時記憶出錯
無論是口算、筆算還是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時記憶作保證。一些學生由于短時記憶力發展較差,直接造成計算錯誤。
4.思維定式影響
思維定式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能促進知識的遷移,消極作用則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思維定式的負面效應。小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容易受思維定式負面作用的影響,導致計算錯誤。
5.情感狀態不穩定
小學生在計算時,總希望能很快得到結果。因此,當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雜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審題,沒有耐心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
另外,受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態度不夠端正,對計算缺乏興趣,不重視計算。學生學習習慣不良,計算時書寫馬虎,字跡潦草,也導致計算頻頻出錯。
二、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
1.加強口算訓練,夯實計算基礎
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筆算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沒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筆算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口算練習要做到天天練,20以內加減法和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計算的基礎,要求學生做到正確熟練、脫口而出。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每天堅3~5分鐘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尤要加強“聽算”。通過堅持不懈的口算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達到正確、迅速、靈活。
2.強化驗算意識,著眼習慣養成
習慣決定命運,習慣成就未來。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審題習慣、簡算意識、驗算習慣。計算題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二查符號是否準確,三查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寫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付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