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堂同樣可以成為愛國教育的陣地,在數學教學中根據課堂情境設置問題,運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促進學生的思想成長。
關鍵詞:數學教學;德育滲透;愛國教育
一、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1.要體現國情知識教育,讓學生了解國家
我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經濟運行等都是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的,數學課堂要想體現國情教育,可以通過習題進行滲透。水資源問題、人口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的大問題,通過習題既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的水資源情況,提高節水意識,同時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會很信服。此外,還可以結合土地、糧食、礦產、環境等國情資料尋找切入點,編擬一些富有現實主義的別具一格的應用性問題,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起到了潤物無聲的功效。
2.在了解國情的基礎上,滲透愛國主義,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上,我國古代在數學領域曾有過極其輝煌的成就,在教學中結合數學課程,滲透愛國情,有意識地介紹一些我國數學家的輝煌成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感。
通過這些成就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還可以介紹數學家的奮斗足跡、軼聞趣事和偉大成績,將這些以適當的形式講給學生,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欣賞數學、熱愛數學、熱愛國家。
3.激發學生的報國之志
在數學發展史上,希伯索斯為無理數獻身的故事能讓學生了解第一次數學危機和數系擴充與發展的過程;解析幾何之父笛長爾的趣聞軼事能讓學生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尺規作圖三大難題能讓學生體會幾何作用的嚴謹與規范;哥德巴赫猜想能讓學生領略猜想與證明的無窮奧秘;“神舟5號”的運行軌道能讓學生通過曲線方程去探索浩瀚監察中天體運行的規律。
所有這些都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漸漸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激發他們去發現、去探索,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鼓勵學生日后為我國的數學發展作出貢獻。
二、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通過習題教學加以滲透
1.倡導勤儉節約
當前青少年勤儉節約的意識比較淡薄,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費、貪于享受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種客觀實際,可以設計以下習題。
例.夏季,為了節約用電,常對空調采取設定溫度和清洗設備兩種措施,某賓館先把甲、乙兩空調都調高10度,結果甲種空調比乙種空調每天多節電27千瓦時,再對空調進行清洗設備,使得乙空調每天的總節電量是只將溫度調高1度后的節電量的1.1倍,而甲種空調節電量不變,這樣兩種空調每天共節電405千瓦時,求只將溫度調高1度后兩種空調每天節電多少千瓦。
2.促進環境保護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承受著環境破壞、環境惡劣帶來的痛苦,接連不斷的洪澇災害,各種各樣可怕的疾病,提醒人們環境保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3.強化風險意識
風險挫折教育是培養學生正視風臉挫折、承受風險挫折和克服并避免風險挫折能力的教育,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在當今世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形下,對學生進行風險挫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另外,投資、股市、市場預測、辦企、科研等都具有一定風險,通過一些具體實例對學生進行風險挫折教育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利用數學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前人總結出的法則、公式、結論都是按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或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規律而產生的。
在現行的教材中處處體現著數學的兩大要素:數與形。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會到數與形是不同的,但又是辯證統一的,數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數軸本身是一條直線,屬于“形”,但由于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所以就可以利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硯實數,這就聯系到了“數”,同時學生發現每一個實數也都可以用數軸上相應的點來表示,實現了“點”與“數”的一一對應,完成了數與形的結合,隨之從數軸推及到由兩條數軸構成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函數圖象上的點與坐標又再一次演繹了“數”與“形”的完美統一。
通過以上方法在教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我們積極探索、善于發現數學中的育人因素,能把數學教學變為培育人才、進行德育的園地。
參考文獻:
[1]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M].教育課程學出版社,2014-02.
[2]孫貴彬.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
作者簡介:王德利,男,1972年生,本科,就職于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仙巖一中,研究方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