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就是選擇了一個自己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這在今天這個唯利是圖、世風日下的商業社會里是不容易的。從短期來看,往往會放棄一些利益,但從長期來看,這種選擇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小時候十分調皮,十歲時一次外出惡作劇后,外公沒有懲罰他,而是對他說:“杰夫,僅有聰明是不夠的,將來你會知道,做一個善良的人比做一個聰明的人要困難的多,也重要的多。”貝佐斯說這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他從此下決心做一名善良的人。
潘石屹成名之后,許多媒體把他的成功演繹成了一個傳奇故事:他小時候的苦難經歷,他創業的堅忍耐力,他善于捕捉敏感的市場信息,以及他個人的婚姻都是他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可有一次我與他一起參加媒體見面會時,他自己總結我們倆成功的原因時說:“從海南創業到今天,比我們倆聰明的人不知有多少,比我們有背景的人更不知有多少,比我們更吃苦、更努力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偏偏我們倆這么幸運能發展壯大到今天?因為我們倆選擇了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其實這樣類似的話他在我們私人聊天時也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
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就是選擇了一個自己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這在今天這個唯利是圖、世風日下的商業社會里是不容易的。從短期來看,往往會放棄一些利益,但從長期來看,這種選擇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1989年,我剛從體制內下海時,曾短暫在一家皮包公司當總裁助理,幫公司做一些項目可行性報告,但很快我發現公司編這些項目報告純是為了向銀行騙貸。一天我鼓起勇氣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質疑與擔心,卻沒想到老板聽后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說:“你太書生了!慢慢你就會習慣這樣干了。”但良心讓我發現我不能這樣慢慢去適應。我辭職后借了5萬元在海口創辦了一家印刷廠,通過辦印刷廠認識了一批朋友,積累了不可或缺的人生經歷。現在看來無疑是善良的本性讓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有一次我與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聊天,談起創業經歷時,他說自己生意上經常上別人的當,也吃了不少虧,但一直改不了輕信他人的“毛病”。我說我也有同樣的“毛病”,但你我都不用改了,因為能信任他人也是人的一種美德,一種以善為出發點的美德。
人的本性是善惡同在的。在稻盛哲學指導下的經營方法里,全力激發人性中善的一面,自然就抑制了人性中惡的一面。相反,現代企業通用的重獎重罰的方法,更多的激發了人性惡的一面,因而勢必難以持久。而善的力量源于人的美好道德力量,也是人最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