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題所指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主要研究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以青年教師教育理想、團隊協作、心理素質培養為研究目標;最終達到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水平和教育教學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青年教師;不同階段;策略
一、課題產生的背景
1.作為待遷學校,未來幾年內,海濱社區周邊將新建硬件良好、資源配備完善的配套小學,這對學校的辦學效益和干部、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趨勢:教師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力度不斷增強,各級部門提供了多渠道、多平臺的培養舉措,讓我們對學校隊伍建設成長模式和豐富隊伍建設的路徑有了新的啟迪。
3.學校教師隊伍現狀:隊伍年輕,外聘較多。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怎樣促使青年教師獲得更快的成長,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生力軍作用?為此我們提出了“青年教師不同發展階段專業成長策略研究”這一課題,力爭立足實際,基于學校對青年教師現實發展的需要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形成適合我校青年教師實際的培訓研討措施,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根據教育部于2011年12月12日最新出臺制定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重新修訂》
教師的發展過程,以剛入職的新教師為起點,成為磨合適應型教師為第一階段;由適應型教師發展成為合格和提升型教師為第二階段;由知識型和經驗型教師發展為成熟和引領型教師為第三階段,從而表現出不同階段的發展特征。
四、研究目標和策略
(一)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研讀學生的基本功、研讀教材的基本功、變革課堂基本功)、科研能力(學科專業知識、教學日常反思、校本教研)的實踐為研究
1.入職階段:以“入格”為目標
對象:教齡1~3年磨合適應期的青年教師。
2.能力形成階段:以“升格”為目標
對象:教齡4~6年合格提升期的青年教師。
3.熱心成長階段:以“特色”為目標
對象:教齡6年以上,成熟引領期的青年教師。
(二)以青年教師教育理想、團隊協作、心理素質培養為研究
1.培養目標
①確立教師職業目標,樹立專業理想。
②“教育反思”是新手型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
③通過師德建設活動、教師的讀書活動、陣地建設、外出教育教學考察活動,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精神,轉變、優化教師的專業思想,使每一個教師能自覺成為具有高度責任心、事業心、上進心和愛心的學習共同體成員。
④在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形成自己的風格。
2.培養策略
①新手型教師主要通過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參與師德教育實踐活動,使新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表現和扎實的工作作風。
②在繼續強化師德教育的同時,加強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技能的培養,提高班級管理能力。
③“教育反思”是在自然情境下對教師教育工作、生活的日常運作進行思考,要求教師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整體的、關聯式的考察,這種考察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
五、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課題以我校35周歲以下(含35歲)的全體專任教師為研究對象,擬用行動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輔之以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采用個案研究法,在研究人員中選取有代表性的青年教師成長過程,建立教師個案及專業成長的群體個案的跟蹤分析以便檢測研究的實效性,保證研究質量。
研究中后期,采用經驗總結法總結經驗和教訓,記錄成果,反思調整策略,并力爭成果推廣。
六、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形式
1.理論成果
①課題研究實驗報告、結題報告。
②研究論文以及個案分析、敘事研究、教學案例、成長心得等課題研究文集或專著。
③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文字及圖像資料)。
2.實踐成果
一年適應(成為入格教師)三年成型(成為合格教師);
教齡3~6年教師成才,20%成為校級骨干教師;
2~3名教齡7~10年教師成為校級名師或區級名師培養對象。
3.實驗成果展示
主題班會、教改公開課、專題論壇、學術研討等。
參考文獻:
朱玲,朱成科.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理念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7).
作者簡介:許俊蓮,女,1987年1月生,本科,四川省成都市海濱小學,研究方向: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You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Xu Junlian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topic of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with young teachers education ideal,teamwork,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for research,eventually to promote young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leve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young teachers;different stages;strategy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