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已經從知識型轉換為創新型,那么,從小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新能力;培養
小學美術課堂是以培養學生對于美術的初步認識和了解為目的的一門學科,由于自身未能受到足夠重視,使得這一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大好課堂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的課堂都未能達到美術課堂的教學目標,針對這一現狀,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經驗,總結了幾點我認為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經驗。
一、教學內容要豐富
美術課堂的內容應該涵蓋關于繪畫、雕塑、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關于美術的內容,但是,由于教學條件或者師資力量的限制,很多課堂內容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畫畫,有的還會在黑板上給出模板,這種“批量生產”的作品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極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為了盡可能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我會僅僅給出學生要畫的內容,剩下的要學生自己去想象,例如有的學生畫出來一只紅色的兔子,因為他喜歡紅色,這種看似荒唐的想法實則是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是創新思維的體現,于是我表揚了他的獨特想法,使得全班同學更加敢于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另外,我會在課本基礎上,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拓展知識面,給他們講述美術發展史,畫家是如何突破傳統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講一講抽象派的作品特色,讓他們對于美術有更多的了解,讓他們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創新。
二、教學形式要多樣
除了進行傳統的教學模式之外,我還嘗試了其他多種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水墨畫時,我會拿出一張很大的紙,讓每個學生隨機在上面畫一筆,最后我再根據整體的畫作微微的調整和修飾,使得它成為一幅具有某種意義的作品。這樣一張沒有經過構思的帶著所有學生努力的創新成果,不僅讓學生直觀了解了水墨畫的特點,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巨大沖擊,而且讓學生認識到他們完全可以沖破傳統的做事方式,按照新的方法和思路進行創作,一樣可以創造出好的作品。這樣就幫助學生在意識上擺脫固定思維,進行創新意識的滲透。這種方式的教學形式更能夠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刺激他們不斷運用自身的創新思維。
三、教學方法要創新
在教學方法方面,為了激發學生更多的思考,我會主要采取“引導式教學”,逐步引導 將《蒙娜麗莎》①這幅作品放在大屏幕上,并問學生在這幅畫上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蒙娜麗莎很幸福,一直在微笑,有的說她不快樂,因為感覺她笑得有點假,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微笑;在欣賞凡·高的《向日葵》時,我問學生看這幅畫后的感受,有的說感覺向日葵的生命力很旺盛,有的說感覺向日葵上面有一種金色的淡淡的光芒看起來很讓人激動等等。這些想法多種多樣,可能在藝術鑒賞角度這些觀點并不是那么合格,但是卻表達出來學生真實的想法,只有允許并鼓勵學生想法中的“存異”,才能達到“求同”的教學目的。
要想在教學上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并且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我堅信,通過各位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們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教育改革一定會取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大進步。
參考文獻:
冉龍娟,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J].讀寫算:教研版,2012(13).
作者簡介:張興華,男,1970年9月生,研究生,重慶市江津區石壩街小學校,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Zhang Xinghu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society, the demand for talent has been converted from the knowledge type to the innovative.How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a p roblem worth exploring for u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art;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