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策略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主體性;提升策略
一、初中語文學生主體性提升的意義
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占據主要地位,學生的主體性是現代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學生自身的權利。學生主體性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個性。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和社會發展對初中語文教育的需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二、初中語文學生主體性提升的策略
1.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要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參與課堂,首先要建立開放的課堂氛圍,通過營造開放融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從死板、嚴肅、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在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體會自由思考和自由學習的樂趣。開放式教學模式基于學生和教師的平等互動和民主的基礎上,用相互的信任和融洽的交流使課堂的教學氛圍十分融洽。學生不用擔心老師的批評,因此能夠積極主動發散思維,同時學生的見解和思路能夠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滿足感和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增添了課堂活力,促進了學生的個性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中,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得到了極好的發揮,同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在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放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到引導和指引的作用,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觀點,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語文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自然學科,學生養成良好的發散思維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將會使其終身受用,同時也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主體性體現的重要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和質疑是提高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當讓學生敢于提問、勤于思考,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這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的重要體現。筆者在教授《少年閏土》時,有學生對于猹十分不理解,于是筆者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述,自主討論猹這種動物的特征。有的學生說像老鼠,有的學生認為像刺猬,學生甚至通過想象畫出了猹的外貌。最后通過我演示的圖片,學生才真正認識了猹。正是這種積極參與的態度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提高了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對少年閏土的形象更加深刻和清晰。
參考文獻:
劉淑華.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國校外教育,2013(2).
作者簡介:焦世官,男,1961年3月生,本科,鞏義市康店鎮第一初級中學;初中語文
Strategy to Explore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Jiao Shiguan
Abstract: Outstanding students subj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quiry ability.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subjectivit; promotion strategy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