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要有適宜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以此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喜歡并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創新意識
怎樣在40分鐘的課堂上實現高效呢?這需要分析和把握教學目標。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①,”要讓學生來自主探究,進度就會慢,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實際上,我們應該讓進度慢下來,因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一是對教學目標的引導。教師應該明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使學生也明確。當然,對于教學的本質內容要緊緊抓住。如講授“圓的周長”時,先展示一個多媒體課件:一只小熊先后騎上這樣幾種車子,其車輪有正方形、橢圓形、圓形,而能夠平穩行駛的只有圓形車輪。小熊上下顛簸的樣子憨厚可愛,引發了學生對于“車輪設計為圓形”的原因的思考,并且迫切地想得到答案。
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究。探究的目的是讓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揣摩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的內容不同,教師的指導方法理所當然的不同。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這種方式不僅適用于語文教學,對于數學學習也不可缺少。師生要結合教學內容來把握具體特點,如學習乘法,可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交流。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對于小學生必須重視對他們進行操作能力的培養,如數的拆分,可以讓學生來擺小棒。學習圖形時,也要采用操作的方法去感知,逐步產生空間意識。當然,這種學習方法不要僅局限于操作的層面,而要能夠用語言來概括,讓學生完成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程。
3.復習時要能夠整理知識并使之系統化。一本教材學習完畢之后,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棵知識樹,對各個知識點了然于心。有一些題可以一題多解,讓學生掌握各種解題方法。如應用題,可以運用的方法有分數應用題解、比例問題題解、工程問題題解等,再進行比較鑒別,看哪一種方法是求解的最優算法。
總之,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由老師選擇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若能根據教與學的實際需求來采用最適宜的模式,并對其進行優化組合,就能取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王漢成,劉勇兵.傳統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2009.
作者簡介:王冬梅,女,1975年10月,本科,河北省景縣北留智鎮常莊科小學,研究方向:計算機和數學方面。
Study on the Effective Class Teaching Model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Wang Dongmei
Abstract:effective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ust be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accept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like to accept the teaching contents.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