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新課程改革中生物教學的需要入手,對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使用進行探索,以期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達到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優化
為了適應現代生物教育教學快速發展的需求,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是最能改變“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現象,最能體現新課程要求“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手段之一,并且也進一步豐富了課堂內容,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觀察、操作、探究、研討、交互學習等融合一起,緊密聯系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使學生獲得認識過程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使課堂教學進入全新的時期。現結合自身的教學案例,談談多媒體技術在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
一、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
在生物教學內容中,有時一堂課所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講清楚,但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通過動畫、圖形、聲音等方式傳遞信息,把復雜抽象的生物學過程生動、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再加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這樣既優化了教學環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如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一課中,教學的重、難點是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途徑,學生在觀察了插入紅墨水中莖的實驗結果,并證實了“植物莖內確實有專門運輸水的結構”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更生動、直觀地展示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的動態過程,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強大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也強調:“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而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是通過黑板加粉筆的模式呈現,再通過教師的口授“滿堂灌”,這樣既單調又呆板。而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靜態的書本呈現方式,通過播放圖片、動畫等,努力營造學生喜聞樂見的現實情境,使學生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沖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節好的課,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懸念;創設故事情境,進入角色;創設生活情境,引發聯想。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利用多媒體優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效率和效果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里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包括觀察與思考、實驗、調查、探究、資料分析、模擬制作、演示實驗、課外實踐等。許多探究性活動都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的,但是有些探究實驗會因為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而無法有效地開展,這時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實驗教學中來,從而提高實驗效率和效果。學生通過觀看課件并結合具體的實物對各部分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為以后正確使用顯微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學生在具體操作顯微鏡時,往往出現諸如操作的先后順序顛倒、使用方法不正確、甚至損壞儀器等錯誤。而運用多媒體在實驗課上先播放顯微鏡使用方法和動植物臨時裝片制作方法的全過程,形象具體地說明實驗操作的具體方法,并展示重點問題,就能使學生清晰地記住實驗內容,仔細理解實驗過程的規范化操作,正確掌握實驗器具的使用方法,使學生自覺地規范化進行實驗。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還培養了學生的規范化操作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將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生物教學時,尤其是復習階段,教師應幫助學生把課本前后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加強相關知識間的聯系和綜合,構建知識網絡,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能更好地將課程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并配以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既生動形象,又可以減少教師在課堂上板書、列表、畫圖、擦黑板和用語言來描述的時間,還可以促進信息的提取和應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其生動、直觀、靈活等特點,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它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在看到多媒體教學手段眾多優點的同時,還應看到它的缺點,并有效地加以矯正:
缺點1: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些課件在運行中,切換不斷,不同的效果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看起來活潑、生動,但是視頻、圖片過多,學生光顧著看視頻和圖片了,很難靜下心來深入思考。有時課件中有聲音出現,會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聲音的過分刺激,容易打斷或干擾學生的思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學科本質,整體把握多媒體的制作和使用過程。
缺點2:信息容量大、呈現速度快,無法讓學生完整地思考,甚至連必要的筆記都難以達到。多媒體像播放電影一樣一閃即過,在屏幕上停留時間較短,學生很難作出完整的思考和必要的筆記。這就要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要求,及時調整、更新課件的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一定要做到內容適量。尤其是教材之外的知識,一定要把握好取舍,必須保證學生有理解、質疑和記憶所學知識的余地,保證教師有將課件回放補充、歸納總結的時間。
缺點3:淡化了師生情感交流。其實在黑板上講解、板書的過程,就是師生之間思想與靈感相互碰撞的過程。而多媒體授課時,若教師只顧坐在電腦前點鼠標、照“屏”宣科,整個教學過程就像“在會議上作報告”,這就容易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師生間情感的缺失。這就要求教師清楚地認識到“人機的交流永遠不可能代替人與人的交流”。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多媒體只能是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應時刻把握住。
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各有利弊,它們是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厚此薄彼、相互排斥的。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既要看到傳統教學手段的合理性,也應認識到現代教學媒體的優越性,把它們有機地融合起來,共同促進課堂的預設與生成,進而促進師、生、教材的發展,并達到深化課程改革,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劉恩山.生物學教師教學用書(八年級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9-30.
作者簡介:吳光鑫,男,1975.9.9,本科,福建省泉州市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育。
The Exploration of Making the Biology Classroom More Effective b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 Guangxin
Abstract: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n biology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explored from the need of biology teachi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class teaching; optimization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