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一種具有審美能力的教育,尤其是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是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他們進行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關鍵詞:音樂;學生;音樂實踐
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實踐生活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感。作為音樂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教學課堂,積極挖掘學生的潛能,以便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態,從而促進全面發展。下面將針對小學音樂課堂中引導高段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的措施進行簡要闡述。
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是提高其膽識的主要途徑。低年級的學生有著很強的積極性,一旦到了高年級,這種積極性就會逐漸丟失,嚴重影響到學生自信心的發揮。因此,基于這一現象,教學過程中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尤其是音樂教學,需要學生上臺去表演。學生就會由于自信心的缺乏,顯得十分不好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及時進行鼓勵,當學生表演完成后,無論結果怎樣,教師都應該針對該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從而讓學生增強自信心,進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
二、開展表演活動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活躍氛圍,就應該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音樂表演,可以適當地把音樂課轉變為各種形式,比如,演唱、歌舞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音樂。并且,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激發出學生的表演意識,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使學生逐漸走向表演,從而培養自己的樂觀心態。
另外,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針對每位學生進行方式上的轉變,畢竟學生之間的性格和感情不一樣,這樣借助因材施教式的教學方式進行音樂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的學習,以便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確定學生的主體位置,通過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是一個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在接觸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對音樂進行學習,還能夠豐富自身想象力,培養出具有個性化的人才。總之,小學音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方法來引導高段學生進行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以便在提高音樂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苗慧.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引導高段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1).
作者簡介:王翠蘭,女,1964年2月出生,大學專科,小學,人教版音樂,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第九小學。
Discussion on How to Guide the High Grade Pupils to Carry out the Musical Activities in the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
Wang Cuilan
Abstract: The music is a kin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guide them to carry out various music activities.
Key words: music;students;music practice
編輯 喬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