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4年6月,參加音樂組課題研究已有數月,關于小學生音樂課上創造性思維的現狀研究,課題組成員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家長關于音樂課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意識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大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認為音樂課就是培養學生識譜、唱歌、跳舞。認為現在學校教學中缺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唱歌曲、自編動作表演能力普遍不高,自主創造性思維能力低下。針對這些問題,課題組采用分階段分年級對不同學生開展調查研究,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教師創新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會與同伴相互合作學習,學會帶著問題探究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自主創新能力。
下面談談在擔任六年級創編思維能力的培養案例:
引導創編:
三月初,那是一個陽光明媚,充滿著知識渴望的最佳時間,六(13)班迎來一周里第一節音樂課,教學第二單元蘇北民歌《李玉蓮調》,由于這首民歌在淮安的鄉村里傳唱,在全國被廣泛傳唱,歌曲以清新的旋律、濃郁的鄉土氣息以及鮮明的民族風格向人們展示了社會主義農村的嶄新風貌。流行于蘇北,旋律簡單,聽幾遍,看著歌詞就能唱出來,為了更好地記住旋律,發展我們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啟發學生進行創編歌詞,有幾個學生很快就創編好,同學們看到展臺上放著創作的歌詞,情不自禁地唱起來,唱的可帶勁了,充滿了激情,超前完成了本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部分學生歌詞展示如下:
六(13)班王澤:
李玉蓮,上學校,穿著小皮襖。
去學校,從沒有,背過小書包。
考試時,做小抄,老師上課睡大覺。
家長煩,老師惱,誰也管不了。
六(13)班田思宇:
紅領巾,隨風揚,小鳥伴我唱。
你植樹,我澆水,火熱勞動忙。
花兒笑,蝶兒舞,歡聲笑語林間蕩。
大隊旗,耀心房,引導新希望。
六(13)班楊馨萌:
洪澤湖,歷史久,魚蝦一筐筐。
明祖陵,清晏園,景美古色香。
吳承恩,周恩來,個個大名揚四方。
淮安市,好風光,歡迎你來賞。
啟發創編:
下午在六(8)班課堂上,我改變教學方式, 把六(13)班三位學生的創作作品在展臺上展出,請8班同學們唱一唱,發現學生唱歌的積極性特高。這時,我開始用故事導入,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聽到泥水匠唱著一首動人的俄羅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亞》,隨即記下來,收編于《俄羅斯民歌50首》中。兩年后,柴可夫斯基以這首民歌的動人旋律為主題,寫成了著名的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引導學生平時做個有心之人,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音樂圍繞在我們身邊。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回去創編,六(8)班一位平時害羞不愛講話的楊夢琪下課十分鐘后就送來作品:
兒童節,大家歡,你追我來跑,
勞動節,大伙忙,都拿抹布擦。
元旦節,看春晚,歡歡喜喜倒計時,
教師節,送賀卡,老師都感動。
音樂教師只有通過關注我們現在小學生音樂課堂上創造性思維的現狀,借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尋找規律,發揮聯想、想象和直覺,如:創編歌表演,創編歌詞,創編節奏,創編旋律等。強化現代教學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適應當前音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