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作為一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革新直接關系著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信息技術作為當今乃至未來社會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它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也預示著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在學科融合趨勢不斷加強、素質教育實踐不斷深入的今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不僅是信息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更是培養綜合型、全能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教學資源;教學效率;教學內容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語文學科兼具文學性和實用性,學生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品味,陶冶個人的情操;它的實用性強,在實際的生活以及人際交往中,都離不開一個人的語言和思辨能力①,而這些能力都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漸獲得的;它所涉獵的范圍廣、領域多,只有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才能形成一定的文學修養;它兼具思想性和哲學性,學生在對文章進行學習和品讀的過程中,實質上是在與作者進行思想的溝通和交流,正是在這樣的交流中提升了學習者的思想境界和個人修養。不同階段的語文教學側重點不同,對學生的培養和考查目標也不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重視對學生鑒賞能力、理解能力、審美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察,考查方式也不再是傳統的應試教育那樣只重視基礎,素質教育更強調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訓練,重視對學生的德育作用,重視語文學習對學生的終身影響。
信息技術水平是現代社會發達與進步的標志。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主要表現為多媒體的運用和互聯網資源的使用。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以其實時更新的海量資訊、方便快捷的信息檢索、靈活多樣的表現方式、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等特點,使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使教學內容更加全面、更加貼近生活。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需要,是適應學科融合趨勢不斷加強的需要,是培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綜合型人才的需要。
一、高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切合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信息素養,正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切合點,才能實現二者的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1.信息技術可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新平臺
高中語文課程內容多,教學難度大,再加上一些教師習慣采用“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致使語文教學枯燥乏味,課堂缺乏生氣,給學生昏昏欲睡的感覺。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蕩然無存。語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成了被動的事情,語文教學自然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集視頻、音頻和文字資源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因為其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活靈活現的展現手法喚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教師把那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源鏈接到精心制作的課件中,通過幻燈片放映給學生觀看,將課本內容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地展現給學生,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信息技術可以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教學資源
互聯網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在教育教學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互聯網聯動全球,以其海量的數據信息、方便快捷的檢索、多種資源共享等特點,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便捷的教學途徑。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在論壇當中與前輩或者優秀教師交流教學心得,交流教學經驗,在互相學習中取長補短;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關注一些權威的語文教育網站,時時把握教研課改的最新動態,讓自己的語文教學走在最前沿;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將一些因為條件限制而無法展現在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的相關視頻資源下載下來,放到多媒體中供學生觀看;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到權威的網站中下載一些學習資源,如習題、課件等,給自己的語文教學提供參考。總之,信息技術可以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供學生和教師使用。
3.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減少教師的體力勞動和疲憊感,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上好每一堂語文課。多媒體的運用,特別是投影儀的使用,使得教師能夠避免因為板書的書寫而帶來的疲憊感以及健康隱患,同時能夠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把有限的時間多留出來給學生思考。語文課本中也常有一些抽象的、不好理解和想象的知識。比如,在講《游褒禪山記》時,學生對于山洞的構造和其中的一些原理并不理解,而掌握了這些知識有助于學生對整體課文內容的把握。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通過搜索相關的山洞構造圖展現給學生,學生一目了然,不用教師費過多口舌和時間來講解。特別是對一些系統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教師可以將其完完整整、系統地展現在投影儀上和學生一起討論。像課件這樣的教學資源重復利用率高,修改起來方便快捷,因而能夠大大簡化教學程度,提高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有效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對策
既然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具有如此之多的切合點,那么教師在教學當中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這一教學資源,來輔助高中語文的教學。具體實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對策和方法:
1.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自主學習
新課改積極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突出強調了學生要通過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導,培養和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而進行自主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學生要愛這門學科,有學習這門學科的欲望。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傳統的照著課本講課的方式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語文講課變得活躍了,學生自然愿意參與進來。比如,我在講《鴻門宴》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專門找來了一段京劇《鴻門宴》的視頻請學生觀看,在觀看視頻之前,我給學生提了一個問題:“參加鴻門宴的人都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他們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這樣,學生們在觀看時,都瞪圓了眼睛,極為認真,然后他們在小組討論中將視頻和課本描寫結合起來,探討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角色特點。這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問題的討論和學習中來,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了。
2.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拓展教學內容
語文學科兼具文學性和實用性,語文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不斷積累和廣泛閱讀,這樣才能形成深厚的語文素養。同時,在高考中也十分重視對學生課外知識的考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特別是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來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能收獲一定的課外知識。比如,近些年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察十分重視與社會熱點的結合,教師不妨利用網絡資源,將網上廣泛探討的話題以及一些視頻展現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時,對于一些國外文學的學習,教師可以找一些國際名校的公開課給學生觀看,以啟發他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視角。
語文作為一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革新直接關系著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信息技術以其實時更新的海量資訊、方便快捷的信息檢索、靈活多樣的表現方式、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等特點,豐富了高中語文的課堂,讓教學變得趣味十足。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不僅是信息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更是培養綜合型、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廣大教師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將二者融合,為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任云霄.將信息技術融入高中語文教學[J].語文教育,2009(11).
[2]蔣麗清.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楊靜,女,出生于1982年6月,本科,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育才中學勤行學區,高中語文教學研究。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Yang Jing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inese as a subject with both human and the tool of basic subject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ts reform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and Chinese ability.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society must master a skill,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dicates a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discipline integration trend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unceasingly thorough today,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s the need to train comprehensive, all-round talents.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efficiency;the teaching content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