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每一秒,那潺潺流動著的,不僅僅是你身體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時間。”一直沒能停下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腳印,等到回首時,才發現日子的匆匆。
2013年8月,我闊別了大學校園,站到了我夢寐以求的三尺講臺。從講臺下到講臺上,改變的不僅僅是位置,更是我人生中的另一個角色甚至軌跡。
入職一年后的今天,作為一名即將要轉正的我,回過頭來翻閱以前見習期間的筆記,不由得讓我會心一笑,同時又陷入了新的一輪思考:
【見習實錄,記于2012年春】
所聞:
實習第一天,指導老師對我說:“平時說話、寫字、小動作都得注意,小孩子很愛模仿的。”
所想:
當時的我是很質疑指導老師這句話的。我覺得,只在小學待一個月的時間,小朋友怎么這么快就能學會呢?
所為:
于是,帶著疑問,我第一次踏上了講臺。我在課堂上很有激情地跟大家一起回顧著學過的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習慣性動作一直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雙手手指重疊,相扣,放在胸前。這是我在演講中常常出現的情形,因為總不知道手應該往哪里放才好。當然,當時我不知道我又這樣做了,而且是幾乎保持了一節課的時間。
所見:
第二天,上課。在新授之前,我提問:“小朋友們,昨天老師跟著大家一起回憶了一下我們之前學過的知識,誰能告訴老師,我們之前都學過了什么呀?”小朋友們一下子踴躍舉手。我首先叫了一位座位在中間偏后的小男生回答問題。小男生站起來,表情嚴肅、精神振奮地將雙手手指重疊,相扣,放在胸前,說道:“昨天我們學習了……”
當時的我震驚了,孩子們疑惑地看著我。為了趕快驅散我的注意力,我在他回答之后,表揚了他,并讓他坐下。之后,我又找了一個小女孩來回答。小女孩站起來,表情嚴肅、精神振奮地將雙手手指重疊,相扣,放在胸前說道:“我們學習了……”
所思:
上完課,我徹底相信了指導老師對我說的話。孩子們會觀察老師的一言一行。她們會堅信,老師在課堂上的示范都是應該學習的,這些由老師做出的動作,毋庸置疑都是對的,都應該學會并在生活學習中不斷重復。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言要注意,行更要注意。
……
合上筆記,抬頭望望窗外,筆記上記錄的事情歷歷在目,那群可愛的孩子們仿佛就在眼前。那是大三的一次小實習,那時的我也是一名“學生”,可是,在他們的眼中,我就是一名老師。一名新老師在剛入職之時,心中的那種不安與緊張,直到現在仍然有所體會。
可是今天的我,卻有了不同的心境與感悟:在孩子們的眼中,老師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仿佛有一種魔力,將老師和孩子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依靠吧!這種依靠給我們一種神圣的使命感,面對這樣一群可愛而又稚嫩的笑臉,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完善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呢?在孩子的眼中,我們,就是全部……
作者簡介:王婉婷,女,出生于1990年8月,大學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學校,研究方向:研究小學數學教學。
編輯 楊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