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一湖明凈的秋水,恍惚之間,在教育這方熱土上已經耕耘了十幾個春秋。看天高云淡,望水闊路遠;看晨曦晚霞,望碧草嫣花。我用自己的青春見證了孩子們的進步與成長。一支粉筆、一張嘴,立足于三尺講臺,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快樂,是我人生最大的愿望,也是每一位教師的共同的心愿。
現在我們學校正在進行著高效課堂的嘗試和探索。我們遵循著“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把老師的“講”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每個學生在黑板上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堂課都要小組成員群策群力合作交流完成學案。沒有束縛、沒有羈絆、沒有強制。使學生們的思維自由馳騁;使學生的風采盡情展示;使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提升。經過幾年的嘗試、摸索、實踐,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式。
過去的課堂,老師總愛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拼命地記,師生疲勞不堪,學生真正的收獲卻很少,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未形成。很痛心也很茫然地看到:還不到初二,就有部分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了,對于他們而言課堂學習無疑就是一片荒蕪的沙漠,孩子們拒絕嗅到課堂散發出的馥郁的芬芳。看著他們頹廢的態度,如同被滿是尖刺的花枝緊勒心扉一樣憂心忡忡。不管多么努力的付出,此刻顯的更加蒼白無力,更何談有效呢?當我們更新了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之后,再看現在的課堂,一改往日的沉悶、枯燥,變的那樣鶯歌燕舞、情趣昂然、生機勃勃。隨著老師的精心引領和巧妙設計,學生們的情緒如波瀾起伏的浪花一浪高過一浪。枯燥無味的知識在學生們的小組討論、講解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試想如果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課堂理念,學生聽到的常常是老師的一種聲音、一種觀點,學生們被動地強行接受,學生們的個性受到壓抑、思維受到禁錮,你永遠也感受不到他們心底的那份火一樣的學習熱情。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喜看今日課堂,一改傳統課堂的呆板、拘謹、一言堂的模式。課堂學習變成了一種享受,是生生交流的平臺,是師生靈感撞擊的愉悅,是姹紫嫣紅百花齊放的美景。這種開放的教學模式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張揚了學生們青春活潑的性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是學生自己學來的,唯有學生才能創造奇跡。”教學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對學生精神的一種激勵、對學生能力的一種提高。開拓出一片綠草如蔭的肥沃的希望田野,讓學生去耕耘播種智慧的種子,我相信這粒種子一定會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給學生們一片廣闊的天空,他們會搏擊風浪、展翅翱翔、直上云霄、一攬九天明月。
讓我們一起分享一首學生們創作的小詩吧:
現在的課堂,我最愛的地方。
這里沒有枯燥,這里沒有束縛,
可以張開想象的翅膀,可以彈奏青春的樂章。
我愿意走上眾人矚目的講臺,
我喜歡把內心的喜悅與大家分享。
自主、自信、團結、合作、探索、創新、互助、分享,
給我天地,讓我翱翔。
作者簡介:趙麗輝,女,出生年月:1981年2月,本科,就職于吉林省琿春市第七中學,研究方向:英語。
編輯 楊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