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他的教育理論中說道:“知識——就其起點而言,既不是來自客體,又不是來自主體,而是來自它們的互相作用——最初主體與客體是糾纏在一起的。”主動學習活動,不是指由教師手把手教或傳遞而進行的學習,也指學習者創造性地學習。教師應如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揮幼兒在認知活動中的主體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關鍵詞:放手;興趣;游戲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還沒有得到發展。利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寓教于樂,在教學中,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內容情境或收集與內容相關的食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如:在畫《神奇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手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蝴蝶,還有小飛鳥,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上、樹林里玩……”。小朋友們個個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畫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畫出“手氣球”,有的畫出“手花瓶”……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進一步打開了孩子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
二、大膽放手,提供學習的機會
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與機會,讓幼兒與環境、與同伴、與教師之間進行多維互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
在班級的活動游戲區,我們為孩子們設置了一個小舞臺,孩子們可以在自由活動的時間里自己組織表演。小朋友們在學習了故事《等明天》后,都興致勃勃地提出要把故事搬上舞臺。按以往的經驗,老師們會事先為孩子們準備大量的道具,然后會幫孩子們安排角色,引導他們按故事的發展情節和對話進行表演。可是這次我有意識地沒有給孩子們準備任何道具,只放了一些材料在一旁,就作為一名觀眾饒有興致地觀看表演。真不能小看孩子們,故事中的九個角色,他們會根據各自的能力及特點來選擇。演出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時地爭論,也有會為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而沮喪,不過他們拘無束,非常快樂,演得也惟妙惟肖。通過這次的活動,讓我感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真正意義。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同時,幼兒是一個個體,個性不一,能力有別,知識經驗缺乏或認知策略不當,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適當引導。在適當的機會中進行點撥,借助當時的情境、材料、提出問題,起鋪墊導向的輔助作用。老師們大膽放手吧,讓孩子們飛得更高!
作者簡介:郟衛紅,性別:女,所在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幼兒園,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Let Go, Children Will Fly Higher
Jia Weihong
Abstract: Swiss psychologist Piaget said in his educational theory: “knowledge— the start point, not from the object, and not from the body, but from their interaction —the first subject and object are intertwined.” Ac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not by the teachers taught or transfer of learning, but refers to the learner's creative learning. How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young children, play the main children's cognitive activities in the nature, so that children truly become the masters of learning?
Key words: let go;interest;game
編輯 楊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