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科大)位于香港九龍清水灣,在短短的二十余年,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科大的成功之處除了有她著眼世界的辦學理念,高標準、人性化的師資建設,更為重要的是科大具備較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同時對我國內地大學內部管理體制有如下啟示:摘掉“行政”的帽子,使教授有更多的時間作學術;淡化行政管理,發展學術自由;在管理中“采人之智,聚人之力”。
關鍵詞:香港科技大學 內部管理 體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07-02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于1991年10月10日,是香港的第三所大學。她本著著眼世界的創校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創校基石,在最初建校的10年間,就已經嶄露頭角,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院校一躍成為國際型領先大學,在2000年科大研制的當今最小的納米碳管被485名中科院士和工程院士選為2000年全球10大科技突破之一。自2001年起,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全球工商管理學院MBA課程,香港科大連續三年亞洲第一。此后科大的發展更是節節高升。在2012年5月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Quacquarelli Symonds)發布的“2012年亞洲最佳大學排行榜”中,仍由香港科技大學蟬聯冠軍,全球頂尖大學排行中香港科大“EMBA課程”與“機械工程研究發表量”更是世界第一。香港科技大學在僅僅20年間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稱得上中國大學的典范。這一方面不僅歸功于其得天獨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優勢,高標準、人性化的師資建設,同樣也與其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是分不開的。
1 香港科技大學內部管理體制構成
科大是一所英國體制下的,完全采用美式運作的大學,根據《香港科技大學條例》大學內部的管理的結構體系是校——院——系三層。科大的校長是學術的負責人,由校董事會任命的,向董事會負責。掌管大學的學術管理主要由學術事務部,后勤總務部,和科研發展部三部分組成。學術事務部下設工、商、文、理四個院。學院的管理結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以院長為首的學術行政體系;另一部分是以教授為主組成的多個團體組織。系是教學,科研的基層單位,組成部分分別是:系主任及學術行政班子,教授委員會。[1]
2 香港科技大學內部管理體制的特點
2.1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思想歷史來源以人本的觀念在歷史上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就有“民為邦本”的思想。兩千年前齊國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概念。他在《管子·霸業》中說:“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荀子·議兵》中談到“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意思是說,愛護百姓的,國家就強大,不愛護百姓的,國家就弱小。孟子也曾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國的古代思想家的這些思想,有利于國家的穩定也為現代企業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思想依據。
香港科技大學的前任學術副校長孔憲鐸曾說過:“我深深地相信,科大要有成就,一定要靠著人。創建科大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立業的基本原則,是在學術和科研界成功的生存之道。”[2]學校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也就是教師和學生。教授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學術管理組織采取了多方面的意見,避免了行政人員專斷獨行。同樣學校的行政在規則架構合法的原則下面,盡力幫助教師們學生們能做要想做的事情。真正的做到了以人為本。
2.2 較少的行政干預
大學常被看作是一方凈土,屬于學校中層干部的招生處長卻引發巨額的貪腐,這使得社會對中國大學現狀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我國現行的大學管理體制如何,大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大學是如何看待自主招生全面放權的問題。
孔憲鐸在《我的科大十年》中指出:“創建科大的自由度大,政治干預,幾近于零。香港政府撥款之后,沒有連帶任何條件,任何要求,任何框架,任何壓力。科大在創建時期的自由度,在兩岸是空前的。”[2]香港政府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全力的支持科大,使科大人可以掙脫束縛,放開拳腳的去創造,去發展。最終把科大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大學。
2.3 實行全面負責的“一長制”
一所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校長。科大實行的是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科大的校長可謂是一個全面負責的角色,校長既是最高行政執行官,參與決策學校的行政事務。又是最高學術領導人,帶領著教授們潛心鉆研搞學術。
2.4 教授治校的學術管理制度
教授治校制度來源于美國,現在被引進了科大,教授是大學的靈魂,科大的成就來源于一流的教授。科大的學術委員會成員共55人,包括:行政人員14人,系主任19人;“陽春教授”19人;學生代表3人;[1]科大教授在學術管理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教授不僅享有高度的學術自由,能廣泛參與學術事務的決策和咨詢。教授還可以在學校中充分行使學術權力。除此之外,教授們還要進行教學與研究,并參與校內外的一些研究活動。所以說:“教授治校”要求教授們既有管理學校的權力,又要擔負起學校發展的責任。[3]
3 香港科技大學的內部管理體制對完善我國大學管理體制的啟示
由于我國內地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特殊性,使得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傾向于行政化、層級化,同時存在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失衡等問題。所以完善大學內部的管理體制十分必要。盡管內地高校與科大的辦學模式,運行體制不同。但辦學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雖不能復制,但卻可以借鑒香港科技大學管理體制的成功之處來逐步完善內地大學的管理體制。
3.1 摘掉“官帽”,使教授有更多的時間作學術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曾經指出校長頭上不能有太多衙門,基本的一點也就是“去行政化”。高等教育本就不應該有行政化。有很多優秀的校長很想做點事情,但是能做的很少,就是因為頭上有太多機構管著他們。中國并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讓人才自由發揮的體制。[4]內地的許多大學組織機構仍然受外部政府政策、社會力量的控制和制約。權力運行上沿襲了政府的行政體制,有較濃厚的“官本位”色彩。[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