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北京城市學院工商管理創新創業特色班為具體研究對象,從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背景、創業教育模式實踐思路等方面進行闡述,探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和經驗為日后其它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 教育模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15-01
1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背景
為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2010]3號)文件精神,更好地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北京城市學院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不斷探索人才培養的新途徑,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北京城市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在秋季入學的新生中通過自愿報名的方式初選了33名同學進入了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班,該特色班由班級輔導員、專任教師共同組成班級校內指導教師團隊,對于班級的思想動態、學業學習、創業實踐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跟蹤督導。
2 創業教育模式實踐思路
該創業教育遵循“特色化管理、個性化培養”的主題思路,采用“通識教育+校企聯合培養+創業孵化”的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現代營銷和管理實務知識,著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素質和能力;最終使學生成為既具有開拓業務市場和分析解決企業管理實踐問題的綜合能力,又具有團隊精神的“信敏廉毅”的創業型人才。大一(創業人才篩選階段)參與該項目的全體同學一方面學習必要的基礎課程另一方面對于該班級新設置了《公司例會》課程,開設本門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形式多樣的訓練或活動,逐步篩選出一批行動力較強且有較強意愿具有創業素養的學生。大二、大三(創業真實環境訓練階段)篩選出來的部分同學將通過學校雙向選擇通道匹配相應的校內導師和校外企業導師,在此期間要求同學們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跟在企業導師的公司進行真實環境下的企業實踐類似于師傅帶徒弟制。大四(創業孵化階段)對于有好的創業項目并且行動力強的同學,學生將推薦至高校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創業孵化并且給予學生一定的后續支持。
3 創業教育先期實施方法與過程
創業人才篩選階段校內導師團隊由輔導員、專業教師3位老師組成,每位老師分別帶領2組學生團隊每個團隊大約6~8名成員,大部分課程的設計以團隊形式進行展開如:爬山、讀書分享會、企業參觀、愛心活動、銷售實踐,同時輔助以創業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有效的補充。
3.1 戶外活動,讓團隊精神飄揚
創業班學生參與了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團隊合作活動、香山公園團隊目標訓練活動。所有活動的流程和組織都是由學生團隊進行組織,輔導教師進行指導,每次活動都需要達成相應的團隊訓練目標。一方面對于活動組織的學生團隊可以鍛煉統籌規劃和組織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參與該活動的同學們可以通過團隊訓練活動增強學生團隊的凝聚力。
3.2 讀書分享會,讓學習不再枯燥
教師預先推薦三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喬布斯自傳》《六個高效能人士的習慣》與企業管理相關的熱門書籍,首先安排一周左右的時間同學們進行書籍的閱讀,閱讀完后再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后以團隊為單位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書籍中的亮點通過PPT或小品的形式展現出來,一方面通過閱讀讓同學們開闊知識面,同時通過小組團隊集中展示進行知識的分享,從而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3.3 企業參觀,讓同學們直面鮮活的企業
學生們通過參觀燕京啤酒廠、798藝術園區等知名企業和園區讓同學們近距離了解企業原生態從而樹立學習的目標,讓學習目標感更加強烈,增強同學們學習的動力。
3.4 愛心活動,讓同學們懂得奉獻
該班同學在北京西客站開展了一次以“愛心傳遞正能量”為主題的送溫暖活動,給西站一些需要幫助的旅客送去免費的衣物,為“建設美麗北京,美麗北城”盡一點綿薄之力。派送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到了貧苦人們的生活艱辛,大家都感觸頗深。同學們也收到了各種表揚和感謝,最重要的是大家在活動中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和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更深刻的是得到了一次價值觀的提升,
4 試行模式主要成效及經驗
通過一年的項目實施,學校對于參與本項目的學生從學生喜歡課程形式、創業意向、學生資源、班級建設意見等方面幾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和交流,大部分學生感覺收獲豐富不僅組織策劃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團隊合作與人溝通能力也進一步提升,并且通過營銷實踐抗壓能力也有所提高。總結的主要經驗如下下所述。
4.1 學生心理工作是創新創業工作的重點
目前的學生群體大多數是90后群體,他(她)們思想活躍表達能力較強,但抗壓能力和吃苦精神相對較弱,這就要求輔導教師不斷給予學生心理輔導,采取有意義的團隊活動或營銷實踐增強逐步增強;另一方面對于個別學生需要采取個別深度訪談、家長電話溝通等方式進一步進行深度輔導。
4.2 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是項目順利開展的前提
輔導教師是此項目的總設計師,涉及到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心理輔導等方方面面,所以項目指導教師的定期溝通交流和本身的團隊凝聚力顯得尤為重要。輔導教師團隊除了定期會議機制外還通過微信(教師和學生互動平臺)、飛信(教師之間溝通平臺)、人人網(學生之間展示平臺)等一系列立體化溝通機制達到較好的分析、討論該項目發展的良性機制。
參考文獻
[1] 蔡丹,李軍紅,王美艷.高校創業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經濟師,2006(1):95-96.
[2] 張竹筠.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對中國的啟示[J].科研管理,2005(S1):86-89.
[3] 龍平平.比較中的借鑒—— 論生涯輔導對于科學人生觀教育的借鑒基礎及意義[J].柳州師專學報,2005(4):94-97.
[4] 熊飛,邱菀華.中美兩國創業教育比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