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在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全面掌握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現狀,并由此出發,應對以激發學習動機、注重分層教學、引導合作探究、服務專業學習和實施激勵評價等優化策略,較好地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使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逐步培養起用數學思維思考和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數學教學 現狀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33-02
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文化課程,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發展數學應用能力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成為高素質勞動者的必然要求。為此,中職數學教師要清醒地認識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現狀,明確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以促進學生求職就業的宗旨和積極改革的姿態,分析探討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和學科內容特點的優化策略,力求通過富有時代性和實踐性的中職數學教學提升數學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的推動作用。
1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帶來的普高熱,中職學校的生源素質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越來越不盡如人意,加之科班出身的教師習慣于按普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實施數學教學,產生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摸清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現狀,由此探究有效的優化策略,我們選取本校2012年秋季入學的部分學生做樣本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并對問卷相關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概括起來當前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問題主要存在于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
(1)從學生的角度看: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數學學習基礎普遍比較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自覺性差。加之數學教學內容的抽象性,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著較強的畏難情緒。問卷統計發現“對數學學習沒有信心,怕數學”的學生占到調查對象的82.3%。大多數中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只能對知識點做孤立呆板的記憶和理解,缺少獨立思考,或思考過程靈活性不足,習慣于固定思維的解題模式,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習效果低下,遇到稍微有些難度的習題就束手無策。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調查對象的數學及格率不足52.6%。
(2)從教師的角度分析:中職學校數學教師大都畢業于普通本科院校,缺乏對職業教育規律和特點的系統學習掌握,對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認識模糊,對中職數學教學“夠用為度”的標尺把握不準。相當一部分教師習慣于普教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非智力因素,沒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疑惑。由于中職學校少有升學壓力,部分數學教師存在懈怠心理,課堂教學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課時,對適合中職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不足,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學習的結合不明顯,教學的因材施教和服務專業學習的原則落實不佳。
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的現狀與國家對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中職數學教師通過改革與創新,優化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數學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
2 優化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要優化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教師必須加強職教理論學習,掌握中職數學教學規律,使自己的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駕馭數學的能力。
(1)創設新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自我情感選擇和積極情感傾向。對于中職數學教學而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前提。由于中職生的心理發育尚不完備,在學習中表現出較強的無意識注意,其學習動機極易受外界客觀因素的直接影響。這就要求中職數學教師發揮教學智慧,從學生已有的心理認同趨向和數學知識結構出發,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與之相對應的、富有新意的教學情境,使抽象性、概念性很強的數學知識衍化為生動具體、形象有趣的環境和片段呈現在學生面前,從感覺、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境帶來的新、奇、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在教學“球的面積計算”時,我們利用CAD課件將一系列半球的內接圓側面代替球面的過程動態地展示給學生,使抽象的理性知識轉變為直觀動感的畫面。由此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強烈的數學學習動機,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不再是單純的數字符號,而是一門有趣的學科,相對靜態的教學得以變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動態教學。學生在興致盎然的狀態下踴躍地投身于對課件展示內容的觀察、聯想、猜測、探究、交流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順利地推算出球的面積計算公式。
(2)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注重分層教學。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是《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以往的中職數學教學中,由于受教學時間、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師往往采用統一內容、統一要求、統一目標的無差別方式授課,忽視了學生在性格、氣質、知識和智力發展水平上的個體差異。使得數學基礎較好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受到阻滯,影響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認知水平的發展。數學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迫于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疲于奔命,學習既吃力又低效。出現了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消”的兩極分化現象。為此,中職數學教學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策略、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制定差別化的教學方案,實施分層次教學,以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應有的進步。例如在教學目標上,我們就制定了A、B、C三個層次的具體內涵:A層為發展性目標,要求全面、扎實地掌握大綱要求的數學知識,樹立探究精神,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B層為提高性目標,要求基本掌握大綱要求的數學知識,奠定專業學習“夠用”的數學基礎,樹立學習信心。C層為基礎性目標,要求達到教學大綱的教學起點要求,基本掌握專業課學習“夠用”的數學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學習興趣。依據上述教學目標,教師選取整合教材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并激勵他們發揮潛能,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3 引導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標志的新型學習方式,把“帶著知識走進學生”向“帶著學生走進知識”的轉化作為強化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舉措。中職數學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宗旨,組織學生開展對教學問題的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活動,給學生搭建自主獲取知識的平臺。在探究過程中注意誘導學生于平凡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數形特點,把握各種影響因素間的聯系,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例如在學習了“函數的奇偶性”后,我們通過師生共同商榷,提出下列問題:(1)如何以自己的語言闡述奇(偶)函數的定義?(2)奇(偶)函數的定義域有何特征?(3)f(x)=2x,x∈(0,+∞)是奇函數還是偶函數?f(x)=2x+1,x∈(0,+∞)是奇函數還是偶函數?(4)若f(x)=x2+a,x∈(2a,a2+1)是偶函數,a應該是多少?(5)是否存在即是奇函數也是偶函數的函數?并就這些問題引領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學有目標,議有方向,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僅使“函數奇偶性”這一概念清晰地銘記于學生的腦海中,而且在踐行“問題是教學的開端、主線和歸宿”的現代教學理念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改革數學教學內容,服務學生的專業學習
中等職業教育的就業屬性要求中職數學教學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實用,夠用”的原則,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服務。中職數學教師要明確中職數學是學生專業學習的工具,學好數學是為了更好的提高專業技能。新版中職數學教材以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構建了與專業學習對應的知識框架,為數學服務專業學習創造了有力的條件。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研究專業課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備教材、備學生”,要打破原有的中職數學知識體系,從專業的角度挖掘數學教學內容,確定服務于專業學習的數學教學內容。例如:機電類專業需要作圖、視圖、正弦函數運算的能力,在教學中就要重點強化立體幾何、三角函數方面的知識;財會類專業涉及記賬、報表、投資、儲蓄、保險等業務范疇,此類專業的數學教學就要側重函數、數列、統計方面的知識。這樣的數學教學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與專業是息息相關的,學習自然有興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數學實際應用能力和用數學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5 實施激勵評價,鞏固學生的學習自信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過:“激勵和鼓舞是最好的教學手段,這會讓學生在自信的暗示下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中職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都有喜歡被肯定、被鼓勵的天性,教師的課堂評價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投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職數學課堂評價要遵循激勵為主的原則,在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的同時,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狀態、特長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每個學生,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體現學生個性的評價語言,用靈活的“尺子”去度量學生的進步,特別注重對學困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熱情洋溢的評價中找到自我、體驗成功的歡快,并由此鞏固自信、揚帆啟航。
中等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場的就業教育,造就千千萬萬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核心使命。中職數學教師要順應時代要求,認清當前形勢,以不斷優化的中職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推動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
參考文獻
[1]胡正華.中職數學教學現狀與有效教學策略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1(6).
[2]李春鳳.中職生數學學習的現狀及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踐,2012(9).
[3]史大鵬.關于中職學校數學教學現狀與對策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6).
[4]劉興利.改善中職數學教學現狀的幾點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下旬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