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7年國家教育部公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在過去七年的時間里大學英語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仍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應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與學習的統一。教授必須依據學習,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本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來探討新課改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關鍵詞:轉變觀念 提高水平 整改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063-01
1 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1 教師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授課方式尚未真正轉變。部分老師還在使用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講授法,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較少。根據《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了,因此,廣大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以《要求》為指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找到更適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
(2)教師整體的業務水平不高。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知識更新也是飛快的。筆者調查了現在使用的大學英語的主要教材有《新視野大學英語》《新編大學英語實用教程》《新編大學英語》和《21世紀大學英語》等等,這些教材的內容與我們真實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更加貼近也更加實用,是非常好的學習材料,然而對教師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一些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毫無新意,教授的方式學生不喜歡也不接受。一些教師對前沿的新事物不了解,有時學生說出一個新事物教師還不知所云,這樣一來就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1.2 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1)自主學習能力薄弱。學生們習慣了中學時老師填鴨式的灌輸方式,做很多練習冊很多試卷,那時的他們不需要去想學什么、怎么學,只需要聽從老師的安排就可以了。到了大學,每個學期就只有一本書,老師布置的作業方式也完全不同了,學生們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了,然而,很多同學卻自由得不知所措,因為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太差了。由于大學老師不再像初高中的老師那樣要求學生聽寫單詞和背誦課文,學生們就不再花時間識記單詞和朗讀課文,更別說是背誦課文了;布置的作業不再是要求學生完成第幾頁的第幾題,而是讓學生就某一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學生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于是就上網抄襲以應付老師。
(2)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盡管在課堂上已經學過如何寫英文求職信,如何用英文做自我介紹,如何寫邀請函等等,但是到了實際運用的時候都不會了,更別提直接與英語國家人士交流,不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與我們學英語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3)知識面狹窄,不了解英語國家文化。雖說已經學習了六、七年英語,但是很多學生沒有聽過美國的國歌,不知道加拿大的首都是哪里,不知道英國首相是誰。學得好的學生可以理解教材的所有內容,但是讀不懂英文報刊,聽不懂英文廣播,更別提通過閱讀和廣播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
2 整改措施
現在只要是經濟條件稍好一點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雙語幼兒園,從小學開始就參加各類英語培訓班。我們的家長花大把的金錢讓這些連國語都尚未說得好的孩子去學習英語,而孩子又何不是苦不堪言呢,最終烙得國語說不好英語沒學會的下場,豈不痛心疾首。如果說中小學階段是為了通過高考而做準備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價,那么到了大學我們就應該徹底轉變教育和學習的觀念。針對上述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解決辦法。
(1)從思想上轉變英語教與學的觀念。從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真正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子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當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得自己有一桶水”,如此一來教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備課。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主要是“精講多練”,因此教師擔任著“主講”和“指揮”兩個角色。但在任務型活動中,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一種媒介、橋梁,是學生活動的伙伴。在教學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引進現代技術手段,改革英語教學模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錄音、錄像、電影、電視、網絡以及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有助于提高大學的英語教學質量。因此,應采取積極措施,大力推廣這些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尤其是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特別要強調的是網絡在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應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為英語教學的課后學習提供便利,可以設立師生互動平臺,提供英語課文背景知識及英美文化介紹等等。
(3)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可以為廣大學生開設英語國家概況和文化課,從各國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禁忌等方面來了解英語國家;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對比中外的情況來了解英語國家。通過對比,學生能更加了解自己祖國的文化,而且在學習外國文化的時候也會感到比較有趣。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交流中外國人更渴望了解中國的旅游勝地、飲食文化、傳統節日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事物,因此筆者在此建議同學們可以多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和英文的表達。
(4)調整社會實踐的時間。首先在時間的選擇上很重要,學生在校的時間只有三、四年,在這段時期內要學習很多門課程、參加各類考試,除去寒暑假的時間,學生學習的時間還是很緊張的。雖然各個高校都安排了集中實習的時間,專業不同,實習時間也不同,有的專業實習一年,有的專業實習半年,而且實習結束也就意味著畢業,教師和學生不能共同分析探討實習期間出遇到的問題,因此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也不能為下一屆學生留下寶貴的實習經驗。
綜上所述,教學改革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其精神,在教學中秉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精神;作為學生,要眼光長遠,胸懷大志,積極主動的為自己謀出路。
參考文獻
[1]洪明.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秦秀白.堅持人本主義教學觀,全面落實《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J].外語電化教學,2008(3):3-7.
[3]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2(8):5-7,10.
[4]張文霞,羅立勝.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其發展的幾點思考[J].外語界,2004(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