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由于市場經濟、高等教育等的發展,同時伴隨著當前世界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以及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畢業的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不可預知的挑戰。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解決這一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關乎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141-01
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日益凸現,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的熱點,甚至一度出現了所謂“畢業即失業”的說法。據最新資料顯示,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60萬,比2010年增加30萬,而就業率卻不到80%,這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在中國畢業生網發布的2008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中,使用了“就業寒流”來形容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1 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隨著我國當今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越發變得困難起來,其具體表現為如下。
1.1 高校普遍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
這幾年,我國大學入學率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00萬,2010年630萬,2011年660萬,2012年680萬,4年之中增加了80萬,預計今后還將會持續增長。畢業生存量迅速擴大,增長幅度也不斷加大,畢業生數量呈現出跳躍式增長,但社會的人才需求增長相對緩慢,無形中增加了就業的難度。從全國人才市場供求的總體趨勢來看,人才供大于求,這不是簡單的人才過剩,因此需要各地積極調整人才政策,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1.2 在就業地區、部門的選擇上失衡,出現“難”就業狀況
大學生就業存在趨同性,他們大都選擇到省會及沿海大城市,勢必造成擇業方向上的集中,增加了就業的難度。同時,由于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時期,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分流下崗人員增多,大學生的就業模式又轉為“雙向”自主就業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大學生有一種普遍的不穩定和不安全感,他們更希望能夠得到較為穩定的職位。而具有此種特點的高校、科研單位、醫院、國有企業、中小學等部門,因報考人員扎堆,不斷抬高部門就業門檻,也使得就業難問題愈加凸顯。
2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種普遍現象,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2.1 體制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場機制應當在大學生就業和人才流動中起基礎性的資源配置作用,而我國大學生就業體制在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方面卻未能有效地進行二者供求信息、質量信息的傳遞工作。人才結構問題,實際上是流動體制的問題,只有通過充分的流動才能夠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進而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2.2 傳統觀念方面的因素
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15%,已進入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傳統觀念依舊影響著大學生就業,這主要是:我國大學生仍然用“精英教育”時代的就業思想看待就業,習慣于“被計劃”;大學生對薪水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缺乏自己合理、客觀的判斷。大多數學生選擇就業單位時,偏重大型國有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忽視中小企業。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處2010年12月發布的有關調查報告顯示,中、小企業人員需求所占比重分別是33.9%和46.5%,中小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占企業人才總需求的八成。傳統的就業觀,與現實社會需求錯位,這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
2.3 社會用人環境的因素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人們已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各類用人單位在選擇時存不少誤區,主要體現為:很多用人單位一味盲目追求高學歷的人才;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急功近利,多要求畢業生具有相關工作經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經常遇到歧視,如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明確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
3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
產生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原因是方面的,所以,要解決這一社會性難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3.1 政府要加大對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引導
政府要努力消除就業的制度障礙,確保就業政策及時落實,縮小全國不同地區就業政策上的差距,同時根據各區域經濟情況的不同,做出必要合理的政策傾斜。要構建全國性的就業市場網絡,讓招聘單位和畢業生實現網上雙向互聯,讓二者實現自主的、多樣化的選擇。
3.2 學校應優化自身的課程設置
學校對課程的設置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和水平量力而行,提高課程的質量,發展自己的優勢科目,把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同高等教育內部規律相結合,改變不合理的專業設置,使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更能面向社會,面向市場。
3.3 大學生要努力充實自己,提高核心競爭力
面對就業壓力,大學生平時就要不斷充實自己,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學校要加大投入,重視各種實驗室的建設,培養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論是社會還是高校,都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通過引導,使大學生積極有效地將自身的特點與適應職業結合起來,更好地進行自己的職業選擇。
參考文獻
[1]竇秀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1(2):58-59.
[2]王新,馬金鎖,張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歸因分析及對策[J].大家,2011(12).
[3]劉艷,李樹民.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分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8(2).
[4]金曉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19).
[5] 馮淑娟.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思考[J].浙江金融,2009(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