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現代學徒制的研究,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現狀,提出了一種適合高職院校的“技優生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方式,并將其付諸實踐。該制度的實施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培養出了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技優生導師 現代學徒制 個性化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176-01
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教育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高職教育日益彰顯出其作為一種高等教育類型的本質屬性和特征。但是由于受到高校擴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逐年下降,錄取分數越來越低,中職升高職的學生基礎較差,統招生基礎相對較好但技能稍差,學生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這給教學帶來許多困難。在這種形式下,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及學習動機存在差異,接受信息的情況有所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高職發展的需求。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如何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出真正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是廣大高職教育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1 技優生導師制實施的背景
意大利、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不可否認他們成功的關鍵是政府的大力支持,除政策導向外,政府也給予了大量的經費保障。近幾年我國的職業教育學者也紛紛提出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江西省新余市建立了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改革試點,規劃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的美好藍圖,然而在執行過程中卻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一樣,遭遇了“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這說明現代學徒制在我國現階段缺乏實施背景。但是不可否認,現代學徒制是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的方法。
“技優生導師制”是濟南職業學院電子工程系在多年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探索中提出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是在學校班級教育的基礎上,在課余時間針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配備技能導師,通過導師的培養,讓學生成長為真正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雖然這種方式與真正的“學徒制”還有一些差別,但在當今校企尚未實現零距離結合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培養方法。
2 導師選擇與培養
企業技術人員是技優生導師的最理想來源。從事技術工作、有愛心,企業教師具有一定的職業經驗,了解企業背景,熟悉工作過程。就現階段而言,企業技術人員擔任技優生導師,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作為學徒,幫助導師完成一些工作。作為助手的同時,學生也得到了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如果在這方面政府或學校能夠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讓企業技術人員不再僅僅為了讓學生充當助手完成工作而擔任其導師,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而聯合,將會大大提高技優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
由于企業和學校的互利關系難以達到平衡,校內專職教師就成了技優生導師的主要來源,但并不是每一個專職教師都能夠勝任導師的工作。技優生導師制實施的目的是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職業技能,彌補學校班級教學的不足。這就要求導師必須專業理論扎實,有一技之長,有企業經歷,熟悉某個職業的工作過程,并且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為了培育出合格的技優生導師,學校需要給予一定的激勵政策,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參與企業項目研發等。
3 實施的方法與手段
(1)學生和老師雙向選擇。技優生導師制作為一種提高學生技能的手段,不強制每個學生必須參與。學生和老師進行雙向選擇。大一學生入校后,向學生公布導師的信息及方向,由學生自主選擇導師。導師也可以通過技能大賽等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生。
(2)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導學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協商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發展目標,也就是說每個參與技優生導師制實施的同學拿到的培養方案不盡相同。每個導師帶3~5名同學,把“量身定制”的理念付諸實踐。培養方案中強調工作是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將這兩部分有機的融合為一體。
(3)采用項目化的工作任務引領學習。雖然說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但班級授課方式制約了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效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照顧到所有同學。而在“技優生導師制”中卻可以很好做到項目化教學。
(4)采取有力的保障和激勵措施。學院為技優生導師制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負擔教育培訓成本、并通過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對支持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評價和獎勵,提高企業的責任感和社會服務意識。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參加技優生導師制的同學必須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導師可帶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獲獎指導教師由學院進行獎勵,并在評優晉升職稱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從而提高導師的積極性。
4 實施的效果
技優生導師制是現代的學徒制,是對原有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即在重視文化和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技能的訓練,注重顯性知識的同時也重視隱形知識(經驗)的積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職業教育的育人規律,讓學生從興趣出發,學以致用。通過技優生導師制培養的學生,就業率達到100%,且崗位及待遇比普通同學要高出很多。“技優生導師制”必然是提高我國職業教育與培訓質量的未來方向。
參考文獻
[1]關晶.西方學徒制的歷史演變及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8(1):81-90.
[2]國兆亮.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視角看學徒教育[J].現代企業教育,2009(12).
[3]匡瑛.比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變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
[4]趙偉.學徒制發展的歷史邏輯和我國的選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0):33-37.